EP128 一旦和爱情扯上关系,事情就开始变得复杂 嘉宾 | 张春,作家、心理咨询师,播客《张春酷酷酷》主播主播 | 孙若茜,《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主播 | 肖楚舟,《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年轻一代对于爱情的理解正在逐渐呈现出多样性。许多人认为爱情正在降级,于是转向了新的生活实践:搭子社交。“搭子”是指人们不主动建立深层关系,而是以某一事件为锚点,分割需求,进行搭伙式的陪伴。我们不禁疑惑,在“饭搭子”“过节搭子”“养娃搭子”等新型关系模式的优势面前,爱情所主导的关系还拥有竞争力吗?恋爱关系是否能被视为某种“全能搭子”?在面对爱情时,全身心投入的沉浸感与自我完整性的保护是相冲突的吗?同时,这些有关爱情的探讨,哪些属于私人领域,哪些属于公共领域,我们该如何界定?爱情作为一种社会建构+个体选择的产物,究竟是否具有在公领域范畴内被讨论的可能?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了“张春酷酷酷”的主播张春老师,一起来聊聊关于爱情的故事,聊聊我们正在忘记怎样去爱,还是从来不懂什么是爱。【时间轴】01:18 爱情还有什么可聊的?05:22 会不会我们接受的爱情教育,本身就有问题?07:52 带上“爱”字,一段关系就说不清了15:50 不恋爱,不行吗?25:20 我们为什么想要为了一个人停下来?28:08 销毁婚纱照,是不爱了还是更看重爱?32:57 结婚是爱情降级,离婚是爱情升级?38:07 孤独和恋爱,哪个才是刚需?42:19 什么才是平等的关系?“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官网:https://www.lifeweek.com.cn/【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See more
2/24/2024 • 51 minutes, 21 seconds EP127 串台「播客志」:播客与知识付费的时空交集 本期节目是我们和“播客志”的一期串台节目,三联中读内容总监俞力莎、中场时间主播五月,和播客志的发起人老袁、主笔Jessica一起,聊了聊从知识付费到播客领域,我们各自观察到的现象,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对于当下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的思考。三联中读作为三联旗下的新媒体平台,见证经历了纸媒的数字化转型。随着越来越多人关注到播客领域,三联中读现在也承载了知识付费、播客等众多音频内容。播客付费内容与知识付费的异同也是最近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本期节目就重点探讨了知识付费与播客的区别是否只是付不付费?知识付费与播客用户的存在哪些区别?当读者变成用户,对创作者提出了哪些挑战?为什么说播客更像一座桥梁?希望这期节目,能给你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视角。【主播】三联中读内容总监俞力莎、播客制作人五月播客志发起人老袁、主笔Jessica【时间轴】03:00 三联中读何时开始关注播客领域08:47 三联中读引入播客内容后,观察到的知识付费与播客用户的异同11:53 知识付费与播客是否有在内容上的差异13:23 现在的听众越来越不喜欢被教育了?21:15 从纸媒到数字化时代,读者变成用户后的挑战28:57 知识付费与付费播客的界限31:52 播客更像是一座桥梁41:32 陪伴型播客与知识付费中干货比例的差异45:54 期待出版领域的用户引领大家用更大的耐心来消费内容50:03 三联中读也是付费播客内容的重要分发渠道“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官网:https://www.lifeweek.com.cn/【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See more
2/18/2024 • 54 minutes, 4 seconds 多一种生活01|文那:一位E人艺术家的“神仙生活” 嘉宾:文那,壁画家、插画师,个人作品集《野生神仙》《文那经》主播:五月,三联中读内容编辑 / 范范,三联中读运营编辑“多一种生活”,是一档由三联中读全新出品的播客节目,面向好奇生活并且努力生活的人们,分享与你我息息相关的「生活议题」,展现不被大众熟知的「生活样态」,探索被我们忽视的「生活好物」。首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艺术家文那,她是一位插画师、也是壁画绘画家,还是中读的共创伙伴,她用自己的想象力,把中国神仙带到了世界,个人作品集《野生神仙》《文那经》无不描绘出一个不同反响的文那神仙宇宙。第一次在录音室见到她,我们便被她E人的风格所吸引,谁会不爱一个真诚又有才华的艺术家呢?我们在这期里聊了生活,聊了创作,还有即将到来的新年仪式感,而关于她最准确的总结大概就是“她的生活可以满足一个人对艺术家的所有想象。”【时间轴】04:05 藏海厝的神仙故事:每一个侨民心中都藏着一片大海09:16 “束海”的来历:创作是很直觉向的15:34 “我对于限制并不在意,想做直接去做“21:36 对自由最大的追求是你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善良的自己24:54 对于文那来说,自由和流动的生活意味着……?29:06 生命旺盛的生命力来自“火锅、吃,玩。朋友”34:32 文那:“我永远都在看这个宇宙是在怎么运作”41:25 戏剧是文那艺术创作的源点和终极45:51 创作和生活的距离:“希望朋友万能,但做神太累了”50:33 文那的神仙宇宙:“野蛮生长”55:48 艺术家文那的家,是赛博朋克风还是日式风?01:02:25 新年的仪式感:门神套装、龙年文创!01:09:56 新年规划:“也许有一天世界会突然以动画的形式向我展现!”“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官网:https://www.lifeweek.com.cn/【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See more
2/10/2024 • 1 hour, 14 minutes, 19 seconds 主播 | 丘濂,《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吴丽玮,《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 | 张雷,《三联生活周刊》资深摄影中国人的温情都在饭里。电影《饮食男女》深刻描绘了情感与生活的交汇点,将饮食视为沟通情感的桥梁、食色人生的缩影。影片中,一顿家宴,就引出一次有关“离巢”的话题,使食物作为爱与挣扎的容器,包裹着千言万语。当代的洪流注定教人背井离乡,但是每年春节的家宴,似乎成为我们情感体验与味觉记忆的自留地。家宴,作为一种建构集体记忆的仪式,不仅塑造了个人,也凝聚了一方水土造就的生活方式与人情世故。大同什锦火锅层层叠叠,承载着家人一年到头娓娓道来的企盼;泉州小店异域饮食特色,彰显着侨家的移民历史;从本地乡厨到私厨餐厅经营呈现出的独具匠心……一顿饭不仅是口腹之欢,更是家族历史的生动记录,是人与世界联结的纽带。对于食物的反思使我们将味觉视作疗愈性的工具,在忙碌的日常中,得以重新建立内心的秩序感。本期Talk三联,我们一起聊聊来自天南海北的家宴滋味。【时间轴】03:25 如何找到一场家宴?13:36 那些年菜必备的美味:合碗子、军锅、什锦火锅……22:01 摄影记者拍家宴,有什么不一样的视角?25:46 印象深刻的一道菜:猪血糯米糕27:33 家宴里的人情味:记者们的家宴记忆37:40 一场隆重的乡宴,什么样?41:22 美食采访保留项目:一家有故事的小饭馆52:17 吃到一口家乡味之土特产“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官网:https://www.lifeweek.com.cn/【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See more
2/3/2024 • 1 hour, 4 minutes, 36 seconds 主播 | 高一丁,三联中读内容编辑嘉宾 | 杨耀东,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AI安全与治理中心执行主任嘉宾 | 陈璐,《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一年前,ChatGPT横空出世,引发公众关于人工智能的大规模讨论与参与。无论是好奇一试,还是作为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助手,科技的进步再一次变得真实可感,一个新世界的帷幕在缓缓拉开。当一种技术变得足够强大,带来便捷而非成为威胁,是永恒的主题。更何况我们在面对人工智能时,还会有多一重的顾虑,毕竟核能不会自我觉醒,但人工智能可说不准。因此,“对齐一下颗粒度”不仅是当代打工人要面对的日常拷问,人工智能再强大,也得先过这一关。本期Talk三联,我们想从这一年中,人工智能带给我们的变化聊起。我们邀请了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AI安全与治理中心执行主任杨耀东和《三联生活周刊》记者陈璐,聊聊给人工智能对齐颗粒度这件事的,以及和普通人相比,一线科研人员如何看待与使用人工智能?在他们的视野中,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哪些可能和局限?以及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又该如何审视人的价值?【时间轴】01:47 时隔一年,为什么要再次关注人工智能?07:37 什么是“通用人工智能”?11:33 AI与AI Agent20:29 为什么人工智能也逃不开“对齐”?25:33 对齐一款人工智能的具体方法30:11 从ChatGPT到Gemini32:42 人工智能领域的安全控制,要对标核工业吗?38:15 人工智能的发展会迎来奇点时刻吗?43:23 当人工智能比人类更聪明,还对得齐吗?46:23 庆幸吧,人工智能还不会说笑话49:55 技术跃升的背后,如何重新审视人的价值?“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官网:https://www.lifeweek.com.cn/【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See more
1/27/2024 • 53 minutes, 42 seconds 主播 | 张从志,《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黄子懿,《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刘畅,《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前11个月,我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403.3亿元,同比下降10.0%。这一现象不仅在经济领域掀起了波澜,也使得重新吸引外资成为当务之急——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较大的稳增长压力,在民间投资低迷的背景下,如果外国投资也持续负增长,对中国经济将带来较大挑战。外资企业的存在,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一家外资企业评判当地是否适合投资的标准有哪些?地方政府在以怎样的姿态对接海外投资?今天在华外资企业的生产经营,会面临哪些考验?为了“稳外资”,需要在哪些层面做出改变?而那些依旧选择在华投资的企业,又有怎样的考量?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了撰写这期封面的几位记者,聊聊他们对苏州日资企业、太仓德资企业等外资现状的观察。这些企业中,有不少已经来华投资近三十年,这三十年中的变与不变,也是我们深入了解外资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重视角。【时间轴】00:27 为什么我们要关注外资?05:19 我们讨论的“外资”,究竟是指什么?07:23 德企、日企在苏州14:01 外资来源的结构性变化18:49 苏州是如何吸引外资的?33:27 “软性”的营商环境,该如何优化?40:29 外资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什么作用?47:17 外资企业的存在,如何影响城市生活?51:21 走还是留,都在看重什么要素?“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官网:https://www.lifeweek.com.cn/【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See more
1/20/2024 • 1 hour, 2 minutes, 21 seconds EP123 短剧流水线上,不只是甜宠、赘婿、逆袭重生… 主播 | 肖楚舟,《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 | 刘敏,《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孙雅兰,《三联生活周刊》记者“每集两分钟,一周拍完,八天收入过亿,十天暴富。”——这组数字背后是惊人的受众付费意愿,勾勒出小程序短剧行业令人亢奋的原因:短周期、低投入、高收益。流量为王的时代中,人们的精神阈值日益升高,短短两分钟的剧集时长里,剧情饱满、逻辑完整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在短时间内释放巨大的情绪,观众的注意力需要费尽心机用“钩子”钩住,用“付费点”打中,每多一秒拖延都是豪赌。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到小程序平台,从男频到女频,从国内到“出海”,从野生生态到严格监管,微短剧的神话即将画上句号还是走向新一轮的高潮?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了撰写本期杂志封面的三位记者,一起分享她们从承制方、投流方、编剧方、演员方等视角各自切入的深度观察,聊聊屏幕背后的逻辑、流水线上具体的人,以及他们的故事。【时间轴】00:23 究竟什么是短剧?07:16 难以言说的爽感,与躲不掉的付费点11:52 演员与编剧:是新兴赛道还是生活所迫?20:42 短剧出海:为什么强吻壁咚“不吃香”?23:42 片场观察:取景框内外是两个世界28:44 有钱也可能花不出去的“投流”,为何如此重要?38:11 三十分钟定成败42:06 躲得过短剧,躲不过流量的标签46:52 新的媒体时代一旦开启,就无法倒回51:28 被拉高的用户期待值,与被透支的文化体力54:27 短剧流水线上潜藏的韧性与创造力“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官网:https://www.lifeweek.com.cn/【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See more
1/13/2024 • 1 hour, 4 minutes, 7 seconds EP122 绩点、综测、评教…困在系统里的大学师生 主播 | 吴淑斌,《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 | 杨璐,《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嘉宾 | 张从志,《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魏昭阳,《三联生活周刊》实习记者【本期节目为连线录制】“读完大学四年,归来仍在高三”,在很多人看来,今天的大学生活成为了高中的延续。卷绩点、刷学分,力求用更精打细算的方式,决定时间与精力的每一项投入。在这样的环境中,充分接触社会、探索自我、形成独立的人格,往往被视作缺失的一环。与此同时,如何处理新的师生关系,在教学、科研、项目管理等多线程工作中找到平衡,大学中的辅导员、教师,同样也面临着改变带来的种种挑战。现象背后的成因往往都是复杂的,如何理解大学中出现的种种困境,也不是“今不如昔”的吐槽那么简单。我们都有自己要直面的时代,而每一代年轻人都不应被视作“垮掉的一代”。在大学里“成人”,是学生和大学都要面对的问题。在本期Talk三联中,我们邀请了撰写本期杂志封面的几位记者,以及仍在高校就读的实习生,聊聊他们的观察、经历与思考,从更多元的视角呈现当下大学这一庞杂系统的诸多面相。【时间轴】03:32 今天我们还期待在大学里成人吗?08:10 真实的大学生活,与想象中是否有出入?12:04 绩点是导致“大学高中化”的原因吗?23:09 更侧重实践的大学教育什么样?29:12 老师的困惑:现在的学生为什么不翘课了?34:40 学生视角中的绩点改革38:19 大学辅导员的工作有多细碎?42:22 如何在管理中,为“鬼点子”留出空间?46:52 遇到卫生习惯不好的室友,怎么办?50:15 师生关系的新变化62:06 评教体系下的“青椒”们“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官网:https://www.lifeweek.com.cn/【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See more
1/6/2024 • 1 hour, 6 minutes, 42 seconds 主播 | 高一丁,三联中读内容编辑嘉宾 | 花蚀,科普作家、摄影师,中国动物学会会员,荒野新疆理事。著有《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嘉宾 | 陈璐,《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从“西直门三太子”“狲思邈”到“卡皮巴拉”,动物园似乎掌握了新的流量密码。动物顶流的影响力,丝毫不逊当红的流量明星。“人设”讨喜、物料充足、热衷营业,乃至“永不塌房”的特质,让人们找到了更为优质的追星对象。“网红动物”的风潮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社交媒体在其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把动物打造成“网红”,对于它们来说利弊几何?而当这些“天降流量”砸到动物园之后,动物园管理者又该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关注,怎样利用动物明星的影响力更好地提升“动物福利”?在本期Talk三联节目中,我们邀请了因白面僧面猴“杜杜”而入坑的记者陈璐,以及带领很多朋友爱上动物园,并在打造“网红动物”方面有丰富实操经验的科普作家花蚀,一起来聊聊“网红动物”背后的故事。【时间轴】01:20 入坑动物:白面僧面猴“杜杜”03:30 “网红动物”的趋势,从何时开始?07:12 成为网红,火有火的原因17:21 打造一只“网红动物”,需要分几步?23:41 当动物遭遇“饭圈文化”32:23 天降流量,动物园该怎么接住?39:06 “网红动物”在野外41:19 动物园该搬离市中心吗?47:36 那些海外的好动物园:以新加坡动物园为例51:15 你想开一座怎样的动物园?“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官网:https://www.lifeweek.com.cn/【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See more
12/30/2023 • 54 minutes, 40 seconds EP120 串台「除你武器」:2023,我们在生活的废墟上期待肉身相遇 主播 | 卡生,《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 | shiyu,“除你武器”主播嘉宾 | 小吴,“除你武器”主播2023年渐渐走到了尾声。这曾是我们无比期待的一年,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被取消的计划,那些久未谋面的人与城市,那些在过往几年中被压抑的热情,都想在这一年中得到更为真切的体验与释放。改变无法在一瞬间发生,而是在更漫长的岁月里提醒我们它的存在。生活虽然步入正轨,但也似乎与之前不同。与真实的生活重新交手,我们在慢慢摸清彼此的套路,那种不确定感带来的恐惧、焦虑乃至一丝期待,在这一年中如影随形。专注当下,是我们能给出的一种回应,人们在这一年中倾注热情的诸多活动,既是对于日常的重建,也在为2023的生活打下标记。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了这期“年度生活方式”封面的主笔卡生,以及“除你武器”的两位主播小吴和shiyu,听他们聊聊这一年中各自的体验过的、观察到的种种生活方式,在年终岁末,回望2023的惊喜、焦虑与遗憾。【时间轴】02:26 无法确定未来,那就享受当下05:57 生命到这个阶段,不得不回答的一个问题08:35 大家要试图去奔向旷野了11:52 即时生活其实就是一种“我先主动伸出一只手”的尝试16:50 到线下去“肉身相遇”23:53 备受欢迎的治愈型经济30:08 “city walk”、“特种兵式旅行”与“gap year”43:35 给自己的生活重新找到一种合法性53:59 你会不会愿意为了安全感而去开启一个非常深入的关系?57:02 中老年人会对即时生活秉承什么态度?01:01:55 在这里回顾和计划自己的即时生活01:11:27 移动感、碎片化给我们提供的休息方式【“能不能简单点儿”播客串台计划】“Talk三联”联合多档播客品牌,发起【能不能简单点儿?】串台计划。在这个系列中,《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将对谈多档播客栏目主播以及三联中读的主讲人,从不同领域聊聊生活中对社交、消费、亲密关系的观察与思考。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分享你关于“即时生活”的经历和思考,我们也会在评论区抽取两位用户,赠送三联数字刊的月卡,“能不能简单点儿”播客串台计划也会持续更新,欢迎关注~“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官网:https://www.lifeweek.com.cn/【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See more
12/24/2023 • 1 hour, 17 minutes, 39 seconds EP119 串台「知行小酒馆」:今年挣的每一分钱,都想花在刀刃上 主播 | 黑麦,《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雨白,“知行小酒馆”主播嘉宾 | 一知羊,“知行小酒馆”主播年终岁末,各种付款平台上的账单又在提醒我们:今年的钱都花到哪儿去了。点开一笔笔开销,下单时或纠结盘算,或果断决绝的场景,都浮现眼前。赚钱不易,花钱似乎也变得谨小慎微。精打细算、寻找平替、减少不必要开支,成了我们交出付款码前的必备工序。很多人会先从嘴上省起,把“吃吃喝喝”先降了级;但也有声音在疾呼:生活都这么苦了,还是吃点好的吧!这一年中,你花在“吃吃喝喝”上的钱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对于这件事的态度,有没有因为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从嘴里剩下的钱,流向了哪些地方?那笔最值/不值的花销又是什么?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了长期关注美食领域的主笔黑麦,以及对投资理财有深入研究的“知行小酒馆”两位主播雨白和一知羊,听他们从“吃”聊起,分享这一年中关于消费现象的观察与思考。【时间轴】01:20 每月200元餐饮预算,都在吃什么?04:22 当探店群聚餐从米其林到铁锅炖11:01 开餐馆还是一个好选择吗?14:11 淄博烧烤的降温,比爆火的速度还快17:21 之前可能会花的这些钱,今年忍住了20:54 今年最后悔的一顿饭24:46 提升厨艺,就趁现在26:52 机遇与挑战:日本的经验参考30:36 “不讲武德”的咖啡与奶茶品牌37:10 一个人降掉的消费,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收入45:04 究竟是谁在关注“消费降级”这件事?49:24 宠爱自己,不止消费一种方式52:19 今年的钱,都花在哪儿了?【“能不能简单点儿”播客串台计划】“Talk三联”联合多档播客品牌,发起【能不能简单点儿?】串台计划。在这个系列中,《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将对谈多档播客栏目主播以及三联中读的主讲人,从不同领域聊聊生活中对社交、消费、亲密关系的观察与思考。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分享你关于“消费降级”的经历和思考,我们也会在评论区抽取两位用户,赠送三联数字刊的月卡,“能不能简单点儿”播客串台计划也会持续更新,欢迎关注~“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官网:https://www.lifeweek.com.cn/【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See more
12/24/2023 • 59 minutes, 1 second 主播:肖楚舟,《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嘉宾:徐菁菁,《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嘉宾:张从志,《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关于基辛格的印象停留在七十年代中美关系破冰时的“秘密外交”,或者是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多次访华,我们已经习惯于把他当做“历史中的人物”,而那段岁月之外,这位以百岁高龄去世的老人,这位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曾经纵横捭阖的人物,他的经历或许我们并不完全知晓,其人其事往往也更为复杂。在中美关系中,基辛格扮演的角色是怎样的?在美国政坛,基辛格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在退出舞台中心之后,基辛格是一种旧时代的象征,还是依旧保持对于决策和外交的影响力?属于基辛格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基辛格留下的外交遗产?在大国外交中,是否还需要一位基辛格式的人物?当下关于基辛格的讨论,又有哪些现实心态的投射?本期Talk三联,我们试图从一些侧面入手,去理解基辛格的多面与复杂。【时间轴】01:04 为什么要用封面体量报道基辛格?12:59 作为犹太人的基辛格,重回德国25:01 “破冰之旅”的历史推动力39:28 淡出舞台中心后,基辛格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44:42 基辛格所处的时代,是怎样的时代?50:49 如何理解基辛格的遗产?53:25 白宫版“是,大臣”“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官网:https://www.lifeweek.com.cn/【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See more
12/16/2023 • 57 minutes, 39 seconds EP117 被遗忘的地质调查所,与“科学制度化”的开启 主播 | 高一丁,三联中读内容编辑嘉宾 | 张星云,《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薛芃,《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相较于中研院史语所、营造学社等民国时期的学术机构,“地质调查所”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有些陌生的名词。它的几位掌门人丁文江、翁文灏、章鸿钊,也远不如陈寅恪、傅斯年、梁思成等那么为人所熟知。即便是对于“地质”这门学科,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知之甚少。和大家更熟悉也更容易混淆的“地理”相比,“地质”这门学科主要是研究什么的?为什么会被称作一门“母科学”?而地质调查所等科研机构的成立与发展,对于当时的科学工作产生了怎样的推动?其中活跃的“外国专家”们,又给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带来了哪些影响?本期Talk三联,我们想一起来聊聊和地质调查所有关的人物与故事,那段中国科学史上筚路蓝缕的岁月。【时间轴】03:18 “地质”与“地质调查所”09:01 “长于新旧之间,横跨商学两界”的一代中国学者14:30 “圣地巡礼”:兵马司胡同地质调查所旧址21:24 “客卿”安特生与他的学术转型之路30:38 为什么地质学被称为“母科学”?39:02 瑞典的汉学传统何以建立?41:53 葬在燕园的另一位“客卿”葛利普48:22 从旧档案里的字迹,如何看出一种科学范式的建立?52:27 丁文江早逝、翁文灏从政,以及玉门油田的发现59:45 北京之外的地质调查所旧迹“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官网:https://www.lifeweek.com.cn/【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See more
12/9/2023 • 1 hour, 2 minutes, 17 seconds EP116 串台「读库立体声」:读书乐在其中,因为它足够复杂 这是一期特别节目,这期节目的契机,源于今年三联和读库携手发起的2024联合征订计划。正如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书可供挑选,阅读这件事,既可以是对求知欲的满足百无聊赖时的消遣,也可以是对残酷现实的短暂逃避,甚至只是在书海中一场毫无目的的随性遨游。对于每个读者而言,阅读都是一件看似相同,却又大异其趣的事。你是如何开始喜欢上读书的?习惯在怎样的环境下阅读?哪些类型的书、哪些作者是你的心头好?哪些书曾经在一瞬之间触动过你的灵魂?又有哪些书对你的人生选择产生过意料之外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共同点在于,压根儿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但也正因如此,才更值得提出来,好好回答一番。《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和《读库》主编老六,两位相识三十余年的老友回顾了阅读在各自人生中扮演的角色、对于阅读的理解,以及许多与阅读有关的趣事。三联×读库2024联合征订计划已经开启,通过阅读,让我们理想的精神世界变得触手可及。【时间轴】09:23 入行靠“外卡”转职靠阅读22:37 本来面目、何以至此、最好怎样28:19 求知本身就是自我满足32:41 工作在北京,卧室在武汉35:10 现在的年轻人真不容易39:12 对个体的体验充满好奇43:02 要警惕自己拥有的权力46:52 理想与情绪的此消彼长59:17 为读者和作者打造彼岸70:47 放下“兼项”开始专注72:02 沟通即表达,表达即翻译78:37 成功骗过所有人的小贼90:37 想在阅读的过程中死去
See more
12/5/2023 • 1 hour, 39 minutes, 16 seconds 主播 | 高一丁,三联中读内容编辑嘉宾 | 魏倩,《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嘉宾 | 张从志,《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刘畅,《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在上班和上学之间选择了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间选择了求佛”。近几年,“玄学”似乎逐渐成为一种大众流行文化,在当下年轻人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西方的星座、塔罗、茶杯、如尼文到东方的生辰八字、周易六爻、紫微斗数……成长于互联网一代的年轻人,在这些古老的行当中寻找着意义与指引,同时也不断往“算命之道”中注入科技与现代观念,予其新生。我们试图探讨“玄学热”背后的诸多原因及当下的发展趋势。为何从小接受无神论教育的年轻人,会转身拥抱曾经被划为“封建迷信”的“算命”?玄学在中国社会如何成为一种“信仰超市”?记者们在不同地区曾遇见过哪些有意思的玄学故事?而当玄学成为新兴热门产业,整个产业链条在被如何建立,其市场又经历着怎样的变化与挑战?本期Talk三联,我们一起到“信仰超市”中逛一逛,在生活的不确定中,思考心灵世界里的命运与选择。【时间轴】01:22 封面选题也是一个玄学03:35 每个中国小孩,都有关于玄学的记忆05:37 编辑部的“玄学大师”都会啥?13:32 “信仰超市”里都有什么?18:17 算得准不准,到底谁说了算?24:52 黄大仙祠、“风水指数报告”与铜锣湾“打小人”30:13 玄学的职业化34:33 玄学服务的“互联网+”42:49 周易卜卦现场教学(个人版)52:01 究竟几分天注定,几分靠打拼?“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官网:https://www.lifeweek.com.cn/【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See more
12/2/2023 • 58 minutes, 17 seconds 主播 | 陈赛,《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少年新知》执行主编嘉宾 | 蒲实,《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嘉宾 | 张宇凌,艺术史研究者、作家,巴黎一大艺术史博士,主修中世纪艺术史从2018年的《看懂大英博物馆》开始,《三联生活周刊》的“博物馆系列”已经走过三站,这一次来到了西班牙的普拉多博物馆。“眩晕”,是记者们共同的感受。在一座坚持“禁止拍摄”的绘画博物馆中,艺术的冲击力穿越时间,带来更为强烈的震撼。相较于大英、大都会和卢浮宫这三座百科全书式的博物馆,普拉多博物馆有怎样的独特性?宗教和王室,在普拉多博物馆的收藏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委拉斯凯兹、戈雅、提香、博斯……这些在艺术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又为普拉多博物馆增添了怎样的荣光与传奇?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了前往普拉多博物馆采访的两位记者陈赛和蒲实,听听他们在馆方给予的极大自由度下,有哪些深入的探访与体会,并与艺术史研究者、作家张宇凌一起,分享普拉多绘画杰作中的故事。【时间轴】00:28 从大英博物馆开启的“看懂博物馆系列”01:44 疫情后的首次海外报道,有怎样的体会?05:33 “禁止拍摄”改变的观展体验08:08 在普拉多博物馆,印象最深的是什么?12:11 普拉多收藏中的西班牙文化特质19:46 “尊重观者的感受,但又完全不在乎”24:20 “画画不是为了创造世界,而是理解并评价世界”35:02 在世俗权力与艺术权力间游刃有余的艺术家们42:45 用色彩与想象力描绘罪孽的北方画派53:12 为什么要精细呈现每一处细节?“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官网:https://www.lifeweek.com.cn/【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See more
11/25/2023 • 58 minutes, 3 seconds 主播:黄子懿,《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驳静,《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吴丽玮,《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魏倩,《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卡车司机,在近些年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群体。透过不同的短视频平台,我们得以见到许多发生在驾驶舱中的故事,那些在路上避之不及、轰然而过的重卡之上,也有的充满喜怒哀乐的日常。在越来越卷的环境下,卡车司机变得更像是股票经纪人,需要极致的计算,衡量每一份投入与收益。而科技与管理模式的升级,既保障了行车安全、提升了物流效率,但同时也让司机们的工作与生活,进入了更为严密的系统。在今天,一位卡车司机常规的“工作流程”究竟是怎样的?他们如何找货源、怎样规划具体的行程、分配去返程的货品?跑一趟大车,该算哪些经济账?而对于时效和运输效率的极致追求,又在如何具体影响司机们的日常?本期Talk三联,四位跟车的记者分享了他们一路的见闻,聊聊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便捷背后,或许不曾接触过的生活。※因为采访周期比较长,有几位记者还未返程,这期是连线录制【时间轴】01:40 为什么会选择这四条运输路线去跟车?19:12 卡车司机的日常25:48 司机们算得有多细:一脚刹车八块钱32:16 跑医药冷链运输,要承担怎样的精神压力?38:58 现在的快递货运,卷到了什么程度?44:55 开大车还是一件很自由的事吗?47:29 卡车司机们的短视频江湖55:10 在“土匪山”如何“放飞自我”?57:48 便捷背后,是越来越卷的辛苦“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官网:https://www.lifeweek.com.cn/【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See more
11/18/2023 • 1 hour, 1 minute, 23 seconds 主播 | 高一丁,三联中读内容编辑嘉宾 | 肖楚舟,《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嘉宾 | 阳少,“问题青年”主播,“青年志”编辑“上厕所都要拉个伴的人,怎么会不渴望社交?”在本期周刊上新的推文下,一位读者@江湖小挚的留言让人印象深刻。其实我们都无法完全脱离人群生活,无论是与陌生人还是挚友,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都是必要的。只是在当下困扰我们的,是这些社交活动带来的种种纠结、落差乃至不快。“社交降级”似乎成为一种被普遍选择的趋势,我们更愿意躲在“社恐”“I人”的标签背后,享受舒适的个人空间。“社交”,成了一个既想要融入,又努力逃离的怪圈。但我们真的可以通过“降级”获得更好的社交体验么?在和不同人的交往中,我们所想要满足的究竟是哪些需求?一种理想的社交状态,应该具备何种要素?在“能不能简单点儿”系列串台播客的第一辑中,我们邀请了“问题青年”的主播阳少、《三联生活周刊》记者肖楚舟,一起来聊聊各自不同的社交体验,分享他们关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时间轴】02:42 三位“i人”眼中的社交是怎样的?09:54 哪一种社交压力更大:熟人or陌生人?15:02 社交的目的性,从何时起变强了?18:24 “今天,我要去认识一位新朋友”28:01 在社交中建立深度联系,是件危险的事吗?32:05 被切碎的公共性37:30 如何面对一个空白的下午?39:38 我们尽可能地在社交中回避不快,却也变得不会处理冲突45:01 海外年轻人在面对的“友谊衰退”48:31 男性更不容易交到真心朋友吗?51:47 小调查:你有几位真心朋友?54:52 理想社交,什么样?【“能不能简单点儿”播客串台计划】“Talk三联”联合多档播客品牌,发起【能不能简单点儿?】串台计划。在这个系列中,《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将对谈多档播客栏目主播以及三联中读的主讲人,从不同领域聊聊生活中对社交、消费、亲密关系的观察与思考。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分享你关于“社交降级”的经历和思考,我们也会在评论区抽取两位用户,赠送三联数字刊的月卡,“能不能简单点儿”播客串台计划也会持续更新,欢迎关注~“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官网:https://www.lifeweek.com.cn/【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See more
11/11/2023 • 57 minutes, 57 seconds EP111 北京有山有水有绿地,可为什么我却感受不到? 主播 | 丘濂,《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宋壮壮,帝都绘联合创始人,设计师嘉宾 | 李明扬,帝都绘联合创始人,规划师超级城市与自然,似乎总是不那么沾边。在北京,这样的印象尤甚。我们脑海中的北京,是楼厦林立、车流拥挤,乃至不时会来一场空气污染的城市。清丽的山水、丰富的植被、多样的生态系统,并不是这座城市会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但北京真的是一座没有自然的城市吗?至少在许多数据上,给到的反馈是截然相反的。但这种反直觉的现实背后,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着我们的判断?这些被我们忽略的自然要素,又是以怎样的形态存在于一座超级城市之中?从城市的规划与管理的角度,该如何提升……都是我们好奇的内容。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了“帝都绘”的两位创始人宋壮壮和李明扬,从新书《京城绘·山川风物:图解北京的自然》聊起,看他们是如何通过信息可视化的图解,呈现北京的山川风物,以及作为生活在北京的城市居民,如何在日常中发现自然的美好。【时间轴】01:04 “帝都绘”是什么“神秘组织”?06:56 北京竟然是座很绿的城市,为什么大家感知不到?11:12 平安大街改造:用树来象征皇城墙的回归?17:46 如何提高绿色的感知度?20:45 北京有哪些小众公园?26:00 北京也有自己特色的主题公园29:11 在北京,能说出名字的地方附近都有河33:02 为何亲近河水那么难?42:35 在北京城区,哪里是看山的好位置?48:18 繁华的城市之下,也富含矿藏54:46 猫猫狗狗,花鸟鱼虫1:03:43 北京的自然,在哪个瞬间打动了你?【延伸阅读】《京城绘·山川风物:图解北京的自然》这是一本聚焦北京的自然环境,讲述北京的自然要素以及它们与北京、北京人之间关系的信息可视化科普书。北京,耸立着2000米以上的山峰,蜿蜒着超过6400千米的河流,滋养着超过5000种动植物。但北京的自然包括但又远不限于此,而是早已同城市融为了一个整体。在本书中,我们将通过游山、玩水、沐风、赏景和博物这五个主题,来探寻如下问题:北京有多少超过1000米的山峰?北京的地下水有多深?北京的风速和风向在最近60年间有着怎样的变化?北京的300多个公园都在哪里?是什么让北京的生物多样性如此丰富?这些关于自然和自然背后的文化信息,会让我们对这座城市更多好奇与向往,而北京,也会因此更加美好。“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官网:https://www.lifeweek.com.cn/【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See more
11/4/2023 • 1 hour, 6 minutes, 58 seconds 主播 | 高一丁,三联中读内容编辑嘉宾 | 薛芃,《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刘畅,《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相较于敦煌、云冈、龙门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石窟,克孜尔石窟对很多人来说是非常陌生的。这座位于西陲的古老石窟,既是文化交流的见证,也是我国石窟艺术的开端。历经千年的岁月磨蚀,以及近百年中的文物流散,却仍能让到访的人们在残存的碎片中,一窥昔日的绚烂。藉由撰写此次封面《最美克孜尔》的机会,两位周刊记者薛芃和刘畅得以近距离观察克孜尔石窟的种种,并有幸进入到许多并不对外开放的洞窟之中,在“一期一会”的体验里为读者记录下这里的故事。在这些洞窟中他们看到了什么,有怎样独特的感受?在文物保护方面,会面临哪些层面的挑战,又该如何在开放与保护间找到平衡?在本期Talk三联中,将会一一同大家分享。【时间轴】02:05 从《最美敦煌》到《最美克孜尔》06:18 在洞窟里,还能看到什么?08:53 克孜尔石窟小史13:15 “龟兹风”的壁画什么样?19:13 当时人们都在石窟里做什么?23:18 克孜尔石窟的文物保护,在面临哪些挑战?30:22 茫茫图像世界里的漫游与偶遇37:25 一期一会:看一眼少一眼的体验“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官网:https://www.lifeweek.com.cn/【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See more
10/28/2023 • 47 minutes, 48 seconds 主播 | 丘濂,《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黑麦,《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卡生,《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三联生活周刊》做过许多关于饮品的封面报道,葡萄酒、茶、咖啡,这一次则选择了精酿啤酒。从小圈子里的快乐,到如今街头不时会冒出来的新店,精酿啤酒不仅有了固定的客群,也不断吸引着新的酒客。究竟什么是精酿?国内从事精酿行业的都是哪些人,他们又因为怎样的契机进入了这一领域?不同城市间的精酿有哪些异同,一些地域特色比如食材、文化元素,在其中如何体现?以及,我们该怎样判别一杯精酿的优劣?“奶茶化”“果汁化”究竟是迎合市场的选择还是偏离精酿理念的歧路?本期Talk三联,三位记者丘濂、黑麦和卡生会分享他们关于精酿的体会,以及在北京、南京、成都探访精酿厂牌时的诸多见闻。一杯好精酿的答案永远在下一家酒吧,找到那杯属于你的快乐,才是更重要的事情。【时间轴】01:57 从红酒、咖啡到精酿02:59 记者们的精酿初体验06:53 “精酿”这个名字,是怎么定下来的?08:23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精酿定义17:51 当精酿厂牌被大酒厂收购19:55 建一座精酿酒厂有多复杂?26:27 啤酒花的重要37:18 酿酒这件事,特别理工男39:00 “稳中带甩”:南京精酿圈的古典朋克43:48 反对,但几乎每家店都有的“小甜水”52:40 喝一圈下来,最爱的那杯56:30 精酿的在地性1:04:30 酒评风向的变化1:08:50 尝鲜是消费的巨大动力“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官网:https://www.lifeweek.com.cn/【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See more
10/21/2023 • 1 hour, 11 minutes, 50 seconds 主播 | 孙若茜,《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 | 苗千,《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奚牧凉,戏剧评论人,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IATC)中国分会理事又到一年诺奖季,从2017年开始,《三联生活周刊》便以封面报道的体量,从“改变世界的人”这一视角,全景呈现每年的诺奖颁布时刻。为什么我们还要关注诺贝尔奖?那些被给予褒奖的技术与发现,又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有哪些联结?即便是我们更容易接触的文学奖,在近些年的影响力也逐渐式微,“跟着诺奖去读书”,不再是我们翻开一本书的直接动力。我们也好奇,经历了三年疫情之后,诺贝尔奖的评选,是否也和整个世界一样,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一次,主笔苗千得以重返斯德哥尔摩。作为连续报道诺奖多年的科学记者,苗千在现场观察到了哪些有意思的细节,又感受到怎样的变与不变?对于专注文学奖报道的记者孙若茜而言,“颁给一名中国作家”的传闻又如何影响着他们的报道进程?这些故事,会在本期节目中一一讲述。同时,我们也邀请了戏剧评论人奚牧凉,听听在戏剧人眼中,如何看到今年诺奖的选择。【时间轴】01:35 七年了,为什么我们还在写诺奖的封面?04:13 为什么今年重点关注了生理学/医学奖?14:40 不等了!诺奖的改变原因何在?20:12 诺奖是我们关注陌生领域的一个契机24:02 理性与玄学的博弈:真颁给了中国作家怎么办?28:12 戏剧圈内已经把福瑟当作准诺奖得主很多年了29:27 提给文学奖评委的一个问题35:32 创作小说反响平平,创作戏剧却名声大噪?41:01 福瑟的戏有多难排?46:13 艺术评价如此高的戏剧/文学,和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51:22 下一个获诺奖的剧作家,会等很久“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官网:https://www.lifeweek.com.cn/【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See more
10/14/2023 • 55 minutes, 3 seconds EP107 心情糟透了,是该运动、该发疯还是去点杯奶茶? 主播 | 魏倩,《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嘉宾 | 杨璐,《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嘉宾 | 驳静,《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假期说结束就结束了,又要开始面对工作,面对日常生活里一个个随时可能爆发的崩溃瞬间。保持内核稳定,似乎是当下年轻人们的一种奢求。我们总在期待拥有一种波澜不惊处世从容的能力,但焦虑、内耗则成为生活的常态。为什么现在我们更想要一种“内核稳定”的状态,而越来越不愿意接受心理与生活的波动?社交媒体对于生活方式的左右,是否也放大了这种焦虑?执着于追求“内核稳定”本身,是否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我们应该追求情绪的稳定,还是说容许自己有不稳定的状态,接受自己“发疯”,但内心与自己达成自洽,是一种更好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当我们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的时候,该如何排解乃至求助?本期Talk三联,我们想试着聊聊关于“内核稳定”的话题,并从各自的角度,分享一些值得一试的方法,欢迎收听~【时间轴】01:28 为什么要讨论“内核稳定”?05:21 之前也没告诉我,生活是这样式的啊?!19:02 我们应该胡思乱想吗?23:52 “内核稳定”真的是一种好状态吗?26:13 做情绪稳定的大人,还是该发疯就发疯?32:01 记者们是如何面对截稿ddl的?37:30 当心里出现问题,有时候很难迈出求助的一步42:44 解决方案:喝奶茶、保持运动还是多花时间和自己相处?“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官网:https://www.lifeweek.com.cn/【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See more
10/7/2023 • 58 minutes, 24 seconds 主播 | 张星云,《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肖楚舟,《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嘉宾 | 陈璐,《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在刚刚过去的暑期档中,《长安三万里》成为现象级的国产动画电影,在收获好口碑的同时,也将那一群才华横溢的盛唐诗人重新带回我们的视野。而这其中,李白依旧是那个最为璀璨的明星。那些诗句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但留下这些旷世诗篇的李白究竟是怎样的人,我们似乎依旧陌生。长安城里的高光时刻只是人生一瞬,在“诗仙”名号的背后,李白又度过了怎样的人生?而那些因李白而名流千古的胜地,在如今又是何种面貌?本期Talk三联,三位参与此次“李白地理”写作的记者张星云、陈璐和肖楚舟,将为大家分享他们在地理寻访中所看到的诸多故事,在历史与地理的交错中,讲述我们熟悉又陌生的李白。【时间轴】01:21 从《长安三万里》到《李白地理》05:25 作为e人的李白10:17 四川江油:由胡入汉18:07 湖北安陆:酒隐十年26:17 唐代的漫游,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吗?30:02 安徽宣州:天门山、丹道、桃花潭38:47 三处李白墓45:53 被李白写出名的那些名胜54:11 今天,我们该怎样讲述李白?“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官网:https://www.lifeweek.com.cn/【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See more
9/30/2023 • 1 hour, 2 minutes, 56 seconds EP105 读一所“上班即上课”的职校,都会学到什么? 主播 | 黄子懿,《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张从志,《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吴淑斌,《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职业教育,是《三联生活周刊》近年持续关注的话题。此前,我们曾推出过三期封面报道,这一次,记者们选择了三所非一线城市的职校,想要了解在更强调实用与“即战力”的环境中,职业教育是如何开展的。作为一所职业学校,如何打通学校与职场之间的壁垒?在如“产教融合”“校企孪生”的模式下,学校该怎样把握其中的边界?而从教师的角度,他们是否能适应教学模式的变化?目前就读于职校的学生们,又会如何看待自己所接受的职业教育?当一个行业的风口逐渐过去,相关的职业教育又将何去何从?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到参与本期杂志撰稿的记者黄子懿、张从志和吴淑斌,聊聊他们在三所职业院校中所了解的故事,以及这些学校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时间轴】01:47 为什么用四年时间持续关注职业教育?07:14 培养创业人才的义乌工商职院12:14 深藏山中的贵州盛华职院18:57 向小微企业看齐的山东威海职院23:11 “让学生到市场里面去做实践”26:12 创业学院的老师,真的都开过淘宝店吗?32:00 “上课就是上班,老师就是经理,业绩就是成绩”40:43 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两个要点:绩效与职称47:27 面向市场的改革,作为教师该如何适应?52:42 边界的把控:“产教融合”还是“校企共谋”?58:56 今天的职校学生什么样?1:14:41 盲人学院里,除了按摩还在教什么?“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官网:https://www.lifeweek.com.cn/【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See more
9/23/2023 • 1 hour, 17 minutes, 13 seconds EP104 陈赛 · 少年|“枯燥排行榜”第一的学科,其实真的很有趣 主播 | 陈赛,《少年新知》执行主编主播 | 孙艺,《少年新知》编辑 嘉宾 | 闫志,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原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三联中读《大英博物馆的观看之道》主讲人学生不爱上历史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觉得历史枯燥的孩子们大概会问,历史跟我有什么关系?历史不就是死记硬背吗?但是,如果我们脱离应试教育的模式,历史会不会呈现出不同的模样?比如像侦探一样,从不同的面相接近历史的真相;比如做一名回望者,站在当下,去审视和比对历史;我们甚至可以从历史的多重可能性中,获得对抗现实焦虑的力量。【时间轴】03:22 闫志的历史启蒙读物——《少年科学画报》07:42 考古学不是说把遗址里的东西挖出来,就OK了13:05 历史,怎么成了“枯燥排行榜”第一的学科?15:38 应试教育下的历史,成了“答题”而非“思辨”19:38 如何由“兴趣”向真正的历史学习过渡?22:50 在隐匿的话语下,发现历史的流动25:55 真相只有一个,但历史的面相有许多28:35 历史学家,是侦探又是小说家36:11 只有理解了现实,我们才能够去理解历史42:17 了解历史,可以给心灵带来一点安慰吗?45:48 闫志老师的历史小说推荐“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官网:https://www.lifeweek.com.cn/【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See more
9/22/2023 • 50 minutes, 31 seconds 主播 | 杨璐,《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新消费研究者嘉宾 | 殳俏,作家、编剧,悦食中国文化项目创始人嘉宾 | 阚欧礼,捌比特咖啡创始人认识一个地方的方法有很多,用眼睛、用脚,或者用舌头。在大城市“脸谱化”的今天,从食物进入,就成为认识一座城市更为亲切、有趣的方式。当然,在生活越来越便捷的当下,除了去下馆子,外卖食物也成为一种新的选项。工作、居家、出差、旅行......通过外卖,我们与食物产生联结,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为外卖所改变。不过,外卖只是在我们不想、不便出门的时候,送一份吃的上门这么简单吗?转换思路,外卖还有非常多的功能等待发掘。在许多被戏称为“美食荒漠”的城市里,如果认真寻找,也能发现“绿洲”,外卖就可以是那座桥梁。“会点外卖”逐渐成为现代都市人的刚需技能。而对于一家提供美食的小馆,外卖距离的增加,也许就能帮助它们实现更好的发展。美团外卖“必点榜”是以城市维度展开的高品质外卖榜单,由行业专家甄选全城TOP品牌,实现25公里全城配送,让用户“发现更好吃的外卖”。9月21日,必点榜在北上广深成五城之外新开十城,覆盖广东、江浙、长沙、重庆等重点地区,为更多用户提供高品质的“精选好外卖”。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了作家、编剧,悦食中国文化项目创始人殳俏,捌比特咖啡创始人阚欧礼,以及长期关注消费领域变化的《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记者杨璐。三位好吃、会吃的“外卖重度用户”坐在一起,将聊聊为什么大城市纷纷患上了“美食荒漠”病?老饕们是怎么挑选餐厅的,以及又有哪些外卖高阶玩法?我们想通过对话,探讨美食和生活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外卖升级获得更优质的生活体验。【时间轴】06:42 大城市纷纷患上了“美食荒漠”病?09:00 “地胆”开路,猎食有数16:15 网红餐厅像复制粘贴一样遍布上海21:05 遇到美食,i人老饕也变e21:46 身为老板,有哪些大城市点外卖的秘籍?24:38 从餐具升级到远距离配送,外卖升级让美味和体验同时提升31:19 高端餐厅送外卖,变得越来越普遍41:35 美团外卖“必点榜”,为用户提供更多高品质的精选好外卖“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官网:https://www.lifeweek.com.cn/【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See more
9/21/2023 • 42 minutes, 20 seconds 主播 | 丘濂,《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物学文化倡导者嘉宾 | 陈璐,《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赏花、观鸟、捕蝴蝶……你入过哪些“自然探索”坑?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问题频发、大众生活高度焦虑化,“回归自然”已成为一种热门趋势。人们希望在一草一木中,重寻内心的宁静,而这,实际上就是“博物生活化”的概念和意义。你还记得儿时的那一方自然小天地吗?家乡的土地上生长着怎样独特的花草树木、飞鸟鱼虫?其实,博物并不在远方的抽象探险中,它恰恰就在我们身边的日常。逛菜市场挑拣蔬果是一种博物,公园观鸟、郊区钓鱼也是一种博物。当你慢慢与周围不同的自然生命建立起认知联系,重逢的惊喜会等待着你,在春天相遇冬天飞走的鸟,在异乡看见故乡的蝴蝶;奇迹也会在平凡中绽放,诗经中的植物“跨越时空”来到家中的小院,昆虫的色彩为艺术作品带来崭新的生命……博物的日常,美好而治愈。本期Talk三联,我们将跟随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华杰老师,以及参与本期杂志撰稿的记者丘濂、陈璐,一起走进“博物”的大门,发现生活中的那些可爱时刻。【时间轴】02:05 编辑部楼下的绿化带里,有这么多植物可以吃?06:09 为什么要把博物作为一种生活方式?09:42 “博物”与“博物馆”的关系11:57 童年回忆:银河般浮动的萤火虫14:36 “在地博物”与“博物教育”的价值24:36 观鸟和看蝶,哪个更有意思?27:55 为什么“动物掌握空间,植物掌握时间”?33:13 城市栽种什么植物,要考虑“挑食”的动物们37:10 观蝶的乐趣超出想象41:03 蛾子的美,居然完全不输蝴蝶50:50 喜欢博物,就是不断入坑的过程54:56 补齐博物学知识,需要从身边开始01:09:06 博物的目的,是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新刊速递】如果你对本话题感兴趣,可以扫码阅读/收听本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See more
9/18/2023 • 1 hour, 12 minutes, 12 seconds EP101 陈赛·少年 | 吾手写吾心,这才是孩子需要的写作训练 主播:陈赛,《少年新知》执行主编嘉宾:苗炜,人称“苗师傅”,作家,前《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原《新知》杂志主编写作一直是许多孩子的“老大难”。有的人没有动力写,有的看了题目不知道怎么写,心里有想法却表达不出来,还有一些小朋友,写作“花活儿”太多,显得油腻……在这期节目里,作家苗师傅和《少年新知》主编陈赛一起聊了聊少年写作的那些事儿。少年的写作最好“言文一致”,就是怎么说话就怎么去写。写作的内容应该来自于生活,和对人与世界的思考,并且能与阅读紧密相连。(本节目内含少年写作练习的锦囊妙计,随机掉落,请不要错过!)【时间轴】02:58 苗师傅:我不喜欢少年们写虚构的题目04:01 写作上的任何训练都应该建立在言文一致的基础上,他怎么说话就怎么去写10:27 中文已经这么难了,如何进行最低限度的写作训练?18:46 “看了2022年全国卷作文题,我不知道该怎么写”20:36中文有一个特别大的“毛病”——说话曲里拐弯的22:18 高考作文题VS托福写作题24:56 我始终觉得,写作跟阅读能够紧紧连在一起才是好的28:13 写作这件事情是不能教的,才华是教不出来的,但是它可以被唤醒29:24 苗师傅:我如果教孩子的话,我会要求他中英文写作是同步的33:04 语言是一种工具,英文是这样,中文也是39:51 “写作课最害怕的——他不愿意写,怎么办?”43:15 “老师最喜欢的就是那种好词好句堆出来的,但我觉得很没意思”46:06 我们的写作,要像乔峰打太祖长拳一样,清晰而有力量53:13 天下文章一大抄,关键在于怎么“抄”?01:02:37 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孩子去认识人,认识人的复杂性三联中读播客专辑《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已上线~在这个专栏中,《少年新知》执行主编陈赛将与5位青少年心理和医学专家,包括徐凯文博士、陈祉妍教授、刘文利教授、宗春山教授、易嘉龙医生,就教育内卷、社交隔离、性教育、校园霸凌、抑郁症等话题展开对话,共同探讨青少年可能或正在遭遇的压力困境,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引导家长去观察、探究、感受孩子的情绪。欢迎搜索“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一键收听~“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See more
9/15/2023 • 1 hour, 9 minutes, 9 seconds 主播 | 高一丁,三联中读内容编辑嘉宾 | 魏倩,《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嘉宾 | 刘畅,《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现代都市语境下,“流动”几乎已成为一种常态,当我们谈起“老家”,说到“归乡”时,那些翻涌起伏的复杂情感背后,实际指向的是怎样的社会心理与历史变迁?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固守、迁徙与定居,新生与死亡在这片土地上匆匆来去,一部分人仍然世代生活在恒定的地方,而一部分人的老家似乎已逐渐成为一个遥远而模糊的剪影。老家的概念还会存续多久?在当下,断裂与遗失的那些节点之间,应如何丈量我们与老家的距离,重建与老家的精神链接?或者,在其他情感供给充分的情况下,老家是否仍然具有不可替代,需要重建链接的必要性?而在未来,我们又将从什么意义上来定义老家的价值?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到记者魏倩、刘畅,回顾跟着人类学家重回老家的所见所闻,追溯自身生命轨迹中的老家记忆。【时间轴】02:06 由“吴谢宇案”引出的选题方向08:24 大家老家都是哪里的?14:07 “老家”的标准是什么?19:23 老家可以带来哪些“好处”?26:02 留在老家的朋友,有着完全不同的进度条29:54 宗族社会,如何造就“同乡同业”?44:43 宗族共同体的限度在哪里?47:58 为什么我们想要断亲?51:48 在生活的城市里,如何与老家建立连结?【新刊速递】如果你对本话题感兴趣,可以扫码阅读/收听本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See more
9/9/2023 • 58 minutes, 27 seconds EP99 陈赛 · 少年 | 把人生当成谜团,所有的人都是侦探! 【主播】陈赛:《少年新知》执行主编吴思:《少年新知》编辑【嘉宾】 卢冶: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中读《卢冶·推理的盛宴》专栏课程主讲人孩子一看侦探小说就停不下来,这可怎么办?侦探小说都是“杀人放火”,孩子能看吗?反正未来也不做侦探,看侦探小说有什么用?……在这期播客里,三位侦探小说迷聚在一起聊了聊她们和侦探小说的过往。你也许会发现,侦探不仅仅是一个职业,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是独特的“观察力”和“思考术”,是哲学家、心理学家、调查记者、艺术史学家……各行各业都需要的精神、习惯和意志。如果你有一颗侦探之心,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有趣的谜题等待着你。预告:本节目有大量侦探小说推荐,准备好随时吃安利吧!【时间轴】03:00 陈赛小时候读的武侠侦探小说:《楚留香传奇》《雪山飞狐》04:30 卢冶的侦探小说启蒙作品:警察出版社的《一分钟推理破案故事 》11:45 侦探的视角:盲点、裂隙、阴影 ,“狗为什么不叫”14:15 巫鸿:美术理论界的福尔摩斯21:30 侦探小说也不一定是刑事案件,也有清淡的日常推理小说26:50 吴思的侦探小说初体验:小学课外班的同学在课桌下偷偷翻《福尔摩斯》29:30 “只有成为福尔摩斯的这样的人,才能有偏科的权利”32:30 侦探能不能谈恋爱?35:50 本格派VS硬汉派:给自己的朋友圈做个侦探人格测试42:45 东野圭吾《新参者》,最喜欢他故事里的人情味44:30 对于“孩子能读什么样的侦探小说”问题的一些思考51:10 为了避免模仿犯,侦探小说中都会设置bug57:45 日本三大推理漫画01:00:50 卢冶大力推荐:G·K·却斯特顿的“布朗神父系列”01:09:40 这期的《少年》杂志,可能是孩子们读起来最有热情的一本三联中读播客专辑《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已上线~在这个专栏中,《少年新知》执行主编陈赛将与5位青少年心理和医学专家,包括徐凯文博士、陈祉妍教授、刘文利教授、宗春山教授、易嘉龙医生,就教育内卷、社交隔离、性教育、校园霸凌、抑郁症等话题展开对话,共同探讨青少年可能或正在遭遇的压力困境,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引导家长去观察、探究、感受孩子的情绪。欢迎搜索“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一键收听~“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See more
9/8/2023 • 1 hour, 11 minutes, 46 seconds 主播:卡生,《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苗千,《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余物非,《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总会带来关注与讨论。强调实拍、执着于胶片、复杂的叙事结构、精心设计的配乐……这些为影迷津津乐道的标签,吸引着人们走进影院,进入诺兰的电影世界。而当这些标签与奥本海默相遇,人们会好奇诺兰如何讲述一段真实发生的故事,况且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位非常复杂的人物。当科学、战争、人性、道德、政治交杂在一起,我们如何通过一部3个小时的电影,去触及故事的内核,而在电影之外,当时的人们又在如何面对现实的问题?而78年前在新墨西哥州荒原上升起的那朵蘑菇云,至今似乎仍未散去。阴影之下的我们,又该如何理解那一瞬间对于人类历史的改变?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到参与撰写封面的几位记者苗千、卡生和余物非。作为科学记者的苗千,会讲述电影背后的诸多科学史细节;有机会专访了诺兰的卡生,则为我们带来了导演自己关于很多问题的思考;而曾在新墨西哥州生活过三年的余物非,将分享许多发生在洛斯阿拉莫斯的真实故事。不妨跟随这些不同视角,一起从《奥本海默》聊到奥本海默。※本期节目内容涉及部分情节讨论,在意观影体验的朋友,请酌情收听【时间轴】01:50 一本杂志,如何从《奥本海默》到奥本海默?06:04 战争作为科学的催化剂12:34 原子弹诞生地:洛斯阿拉莫斯17:05 一年两次的开放日19:36 洛斯阿拉莫斯的“奥比”22:16 为什么“曼哈顿计划”选择了奥本海默?25:48 被遗忘的第一批核爆难民28:14 作为反派的施特劳斯31:56 给诺兰的问题:如何平衡历史的准确性与电影的戏剧性?37:39 如何面对可能存在的“人类生死一刻”?47:09 看电影时,有没有想哭的某个瞬间?52:54 作为象征存在的爱因斯坦55:28 用商业电影讲述科学故事,价值何在?【新刊速递】如果你对本话题感兴趣,可以扫码阅读/收听本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收听方式】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FM等平台关注收听。
See more
9/2/2023 • 1 hour, 1 minute, 18 seconds EP97 陈赛 · 少年 | 博物馆,怎么逛才不无聊? 【主播】陈赛,《少年新知》执行主编吴思,《少年新知》编辑【嘉宾】 贾妍: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古代东方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中读《博物馆观看之道·世界篇》主讲人西西:12岁半,《少年新知》读者和少年们去逛博物馆,本应是一件快乐的事,但对于小朋友们来说,在诺大的博物馆一逛就是3、4个小时,站在几百、几千年前的古董面前不能碰,不能摸,只能瞻仰膜拜,还要像考试一样匆匆记下解说牌上的文字,真是心累又无聊。怎样能让少年们逛博物馆的经历变得更有意思一点?除了用眼睛看,我们还能和展品产生哪些别样的联系?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助理教授贾妍,和她的女儿西西,一起聊了聊她们在大英博物馆,威尼斯双年展,MoMA里寻宝、迷路、买买买、玩玩玩的那些事。《少年新知》的编辑吴思也再次参与节目录制,作为毕业于卢浮宫学院的艺术史研究者,她在法国有哪些新奇的逛博物馆体验呢?来听本期嘉宾的欢乐分享吧!【时间轴】01:58 有时候逛博物馆,更像是来考试的05:28 西西:妈妈你死了之后,我要把你做成木乃伊08:56 好的博物馆,成为生活的一部分13:26 西西:在大英博物馆的“迷路”体验,还被广播寻妈妈16:43 孩子看艺术品,有最纯粹的感知力20:07 贾妍:在那之后,我看每一个名画都像表情包23:52 和木乃伊同睡?!逛博物馆可以不太正经31:16 意难忘:在威尼斯双年展“卖艺”35:03 在埃及,你感到活人和死去的人生活在一起39:40 表达“快乐” ,埃及人有90多种说法46:39 夜晚,咏叹调,和阿格里真托的遗址50:15 有一段记忆,它是跟某一个文物相关的
See more
9/1/2023 • 56 minutes, 2 seconds EP96 丘濂·遛弯儿观察学 | 北京街头的绿色蘑菇,都是怎么冒出来的? 主播:丘濂,《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宫羽,“北京蘑菇”项目发起人之一嘉宾:萧勇,postpost主理人 你在北京的街头,见过2米高的“绿色蘑菇”么? 夏天时,这些“蘑菇”藏在草木中,还不算明显。到了冬天,草木凋零,唯独“蘑菇”仍顶着绿色的菌盖,有的还会在夜晚喷出白色气雾。 在一座强规划的城市中,“北京蘑菇”是一种奇妙的存在。它们总自顾自地“生长”在人们难以预料的地方,也许在街头巷尾,也许就在桥的正中央。寻找这些散落城市中的“蘑菇”,也让城市中的随意漫步别有趣味。尽管这些“蘑菇”最初的功能是热力通风口,但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演化出更多功用,人们也把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附着在“北京蘑菇”上面,赋予它千奇百怪的意涵。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了“北京蘑菇”计划的发起人之一宫羽,以及《北京蘑菇寻找指南》的出版者、postpost主理人萧勇,和长期关注城市话题的主笔丘濂一起,聊聊他们通过“北京蘑菇”观察到的城市空间与生活,以及更多关于蘑菇的故事。【时间轴】02:00 我们是怎么注意到这些“蘑菇”的09:21 与各种“蘑菇”的不期而遇15:28 关于“蘑菇”的种种脑洞23:36 强规划的城市里,寻找“蘑菇”带来哪些乐趣?31:14 在北京街头闲逛,还能发现什么有意思的东西?39:53 真实的蘑菇,可以带来哪些想象与创造?55:30 哪里有蘑菇,是保密还是分享?59:58 “蘑菇”究竟是什么,取决于和它产生交互关系的人 【“北京蘑菇”影像】建国门外大街辅路丽晶苑前的蘑菇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门的蘑菇康铭大厦口袋公园里的蘑菇仿佛在发光中国民生银行北京建国门支行前的蘑菇正在冒烟北土城地铁站D口附近的蘑菇隐没在树林中《北京蘑菇寻找指南》的读者在蘑菇上留下专属贴纸以作纪念锦湖中心前的蘑菇标有“警告”两个红色大字【节目中提及的书】《马可瓦尔多》,[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马可瓦尔多是位城市小工。在充满着水泥和沥青的城市森林里,他却试图寻找大自然。春天花坛里冒出来的蘑菇,秋天城市上空的候鸟,都能让他那灰色贫乏的世界变得多彩肥沃。他有一双敏锐善感的眼睛,时刻捕捉着四季的变化和都市的隐秘。《马可瓦尔多》是卡尔维诺创作生涯中一部承前启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开启了他创作的黄金时代。卡尔维诺在这一系列故事中对城市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为其后来的代表作《看不见的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末日松茸:资本主义废墟上的生活可能》,[美]罗安清《末日松茸》选用松茸做为透镜,检视当代的环境历史、全球商品生产供应和科学。伴之以韵味十足的散文体,尖锐而透彻的智识,持续的创造力和原创性,作者以崭新而深刻的方式串联起各个迥异的主题,跨越了数量惊人的多种领域。《寻径林间——关于蘑菇和悲伤》,〔挪威〕龙·利特·伍恩这是一本博物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作品,讲述了挪威人类学家龙·利特·伍恩探索蘑菇世界的旅程,让我们认识到博物对人类悲伤的治愈作用,同时了解人类学如何推动博物学的发展。正是对蘑菇的兴趣和寻觅蘑菇的爱好,帮助作者在亲人意外去世后重新找到了回归生活的道路。伍恩用细腻的文字记录了和“菇友”一起发现珍稀的蘑菇、研究真菌学文献、学习拉丁语以及同专家探讨蘑菇的气味和颜色等趣闻轶事。
See more
8/26/2023 • 1 hour, 2 minutes, 58 seconds EP95 陈赛·少年|少年的压力,还是家长的焦虑? 主播:陈赛,《少年新知》执行主编嘉宾:陈祉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少年新知》专栏作家2022年8月,少年编辑部招募了8位少年读者来当暑假实习生,开工第一天,主编陈赛问:作为这个时代的少年,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少年们异口同声说:累!这个答案让人感到意外,但似乎也在情理之中。社会竞争的加剧、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交媒体的过度使用,还有长达三年的疫情,给少年们带来全方位的压力,学业竞争、身体变化、友谊、独立、未来的不可知、还有家长对于“阶层滑落”的焦虑,都一股脑压在少年身上。“内卷”好像是少年和家长们不得不参与的一场游戏,一旦上场就很难退出。成长的压力和烦恼是否都有必要?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家长什么时候要干预,什么时候可以放手?是否有一种途径,让孩子在爱的包围下,真正自由自在地成长?在本期播客中,你将听到一位主编和一位心理学家,同时也是两位母亲的深入对谈。【时间轴】03:16 疫情时期的体育课:对体育老师的“云监工”05:21 疫情期间的锦囊第一条:多运动07:29 少年们对于当下生活的最大感受:累13:08 现在我们有太多对的答案,探索别的答案的机会就比较少了14:17 在童年的时候,孩子应该是人类的研发部门17:13 阶层滑落,家长永远的担忧和恐惧19:06 家长的两难:一方面想要尊重孩子自己的决定,一方面担心孩子没有发挥应有的才能26:35 在当下的成长环境里,孩子们最大的挑战是什么?28:22 “人生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一定是在努力之中得到的”33:38 父母要怎么帮孩子缓解考试的压力?42:05 “当我发现,我不得不帮孩子改作文的时候,我就很崩溃”45:49 养儿女就跟种花种草一样51:17 社交网络的普及,会对少年们的交友产生影响吗?53:54 “怎样才能给儿子找到朋友,这是我每天都在发愁的一件事情”58:54 当下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校园霸凌事件?01:06:16 遇到校园霸凌,孩子们应该如何处理?01:08:22 “卷”不仅仅是竞争,里面还有盲目01:10:46 除了父母的努力,我们的教育系统还能做什么?
See more
8/26/2023 • 1 hour, 14 minutes, 42 seconds 美国《大西洋月刊》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忧心忡忡地提到,这一代美国青少年正在经历一次史无前例的精神健康危机。作者援引美国疾控中心的一项最新数据说,从2009年到2021年,自称感到“持续性的悲伤与无助”的高中生比例从26%上升到44%,其中女生的情况更为严重。中国的情况,我们可以看看2021年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这个全国性调查项目从2012年启动,选取了北京、辽宁、江苏、湖南、四川五个省(市)的约74000名儿童青少年作为样本,调研结果显示:在6-16岁在校学生中,精神障碍总患病率为17.5%,其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占6.4%、焦虑障碍占4.7%,对立违抗障碍占3.6%、重性抑郁障碍占2.0%。注意,这些只是在校生的数据,在那些辍学、失学的青少年中,精神不健康的比例只会更高。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并不难解释,比如,社会竞争的加剧、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交媒体的过度使用等,再加上长达三年的疫情,无论对成年人,还是青少年来说,这些都是巨大的压力。从进化的角度来说,压力机制其实是生命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动物在逃命,或者追捕猎物时,都会产生应激反应。这种在极限边缘挣扎的反应很难受,但却是生存的关键,它证明你还活着,正在为你的生存而搏斗。一般来说,危机一旦结束,应激反应就会自动关闭。但是,现代日常生活的压力并非来自野兽,而是来自社会与心理层面的问题。当面对这些问题时,逃跑或进攻都不再适用。正确的方法是,退一步,正视情绪,重新审视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对成年人而言,这件事情不算太难,但对青少年而言却是巨大的挑战,因为他们的前额叶皮层(负责思考、分析、自我控制的脑区)要到20多岁才能真正成熟。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高度竞争性的社会里,青少年要面临的压力一点都不比成年人少。他们的压力来自学业、家庭、同辈关系、身体变化、未来的不确定性等各种压力。而在所有的压力中,最危险的是无能为力的感觉——你对一件事情没有控制感,不知道情况会有多糟糕,痛苦将持续多长时间。而青春期的不易,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不可控感。你不再是孩子了,但也尚未成年,童年一切皆有可能的幻想,不得不让位于越来越多的来自成人世界的规则与限制。期待是父母加之于你的,规则是社会为你设定的,你的价值似乎由考试成绩决定,而你的人生也越来越像一场标准化考试,从正确的小学到正确的中学到正确的大学再到大城市某个高级写字楼里的正确位置,但这是不是你想要的人生呢?为了一件并非你选择,也非你相信的事情而努力奋斗,能持续多久呢?面对压力,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得焦虑症、抑郁症,但陷入焦虑、陷入恐惧、陷入不安、陷入悲伤或陷入抑郁,是每个人一生之中多多少少都会遭遇到的心灵困境。尤其是在青春期,这是一个非常动荡的人生阶段,有人用“疾风怒涛的时期”来形容它,想象一下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航行。青当遭遇情绪的漩涡和心灵困境时,我们怎么帮助这些青春期的孩子呢?所以,三联中读特别策划了这一档系列播客节目《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在这个专栏中,《少年新知》执行主编陈赛与5位青少年心理和医学专家:徐凯文博士、陈祉妍教授、刘文利教授、宗春山教授、易嘉龙医生,就教育内卷、社交隔离、性教育、校园霸凌、抑郁症等话题展开对话,共同探讨青少年可能或正在遭遇的压力困境,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引导家长去观察、探究、感受孩子的情绪。欢迎搜索“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一键收听~
See more
8/25/2023 • 5 minutes, 22 seconds 主播 | 五月,三联中读内容编辑,“中场时间”主播嘉宾 | 张云,作家、记者,《中国妖怪故事(全集)》作者嘉宾 | 肖楚舟,《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夏天,似乎是最适宜妖怪出没的季节。寒风凛冽的日子,妖怪们想必也是不太愿意出来蹦跶的。而夏日里茂密的植被,溽热蒸腾的暑气,各种事物的生命力都显得异常旺盛,也会让我们对这个世界产生更多幻想。或许我们都会在夏夜纳凉时与妖怪的故事相遇,这些故事里提到的妖精鬼怪间,究竟有怎样的区别?它们所从何来,千百年来如何与人相处,这期间发生了哪些惊奇绝异的故事?而相比于早已进入流行文化的日本妖怪,中国妖怪的故事又有哪些独特之处?同时,从口口相传、志怪文章到影视改编,让我们热衷于妖怪故事的动力究竟是什么?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了《中国妖怪故事(全集)》的作者张云,以及参与撰写本期周刊封面《夏日阅读:寻妖指南》的记者肖楚舟,在夏日黄昏,一起谈妖说怪。※本期音频无任何惊悚内容,适宜全天候放心收听~【时间轴】01:27 从“鬼故事”到“寻妖指南”03:40 妖精鬼怪魔,分别是什么?09:58 印象深刻的妖怪故事15:12 为什么夏天是妖怪出没的季节?25:30 中国的鬼,其实还怪好嘞?29:40 中国妖怪与日本妖怪的一些不同35:28 发生在夏天的“走蛟”是怎么回事?44:20 “凶宅”里也有好玩的妖怪48:20 人与妖和谐共处,是什么画面?57:29 “逢魔时刻”1:00:43 为什么我们会对妖怪故事抱有持久的热情?1:06:06 听了中国妖怪故事,也就懂了中国人1:10:50 值得一看的书&剧▲世界妖怪地图【节目中提及的其他作品】·书籍·《夷坚志》《搜神记》《博物学家的神秘动物图鉴》 ·影视剧·《千与千寻》《夏目友人帐》《给桃子的信》《不良执念清除师》【新刊速递】如果你对本话题感兴趣,可以扫码阅读/收听本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收听方式】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FM等平台关注收听。
See more
8/19/2023 • 1 hour, 16 minutes, 36 seconds 主播 | 高一丁,三联中读内容编辑嘉宾 | 杨璐,《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嘉宾 | 张从志,《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鲁琦,能源科技公司高管,电池领域资深从业者※本期节目为连线录制在今天的生活中,新能源汽车已经不再是新鲜事物,而对于新能源汽车核心配件的电池,我们的了解或许并不充分。过去20年间电池领域的变迁,也可以被视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究竟是哪些力量在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如何完成从“用市场换技术”到“自主研发”的思路转变?在几种电池制造模式中,为何是锂电池成为主要发展方向?而从电池制造研发的角度,企业又会针对技术痛点和用户需求,做出哪些具体的应对?在今天已经位居行业前列、又严格保密的电池工厂里,又可以看到什么?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了电池领域资深从业者、能源科技公司高管鲁琦,以及撰写此次封面的主笔杨璐和张从志,请他们从行业内外为我们分享关于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的种种观察。 【时间轴】01:36 为什么要从锂电池入手写新能源车?06:05 锂电池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从何而来?20:10 针对痛点,电池企业的技术解决方案31:36 买电车,不要只关注续航能力了38:27 锂电池、钠电池、氢能源……未来的趋势如何?46:48 在高度保密的电池工厂,可以看到什么?58:10 锂电池行业为何也越来越卷?【新刊速递】如果你对本话题感兴趣,可以扫码阅读/收听本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收听方式】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FM等平台关注收听。
See more
8/12/2023 • 1 hour, 4 minutes, 10 seconds 主播 | 孙若茜,《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 | 艾江涛,《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 | 卡生,《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 | 肖楚舟,《三联生活周刊》记者近两年,“南方元素”在许多影视作品里出现,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南方作家的作品进入公众视野。在他们笔下,有很多东西对于外来者而言是神秘和魔幻的,但当你去到那个环境里面之后,就会发现,那些其实就是他的日常经验和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是一种直觉和经验的产物。比如肆意生长、无法无天的植物,又如吞噬生命、汩汩向前的河流。很多南方作家意图通过创作来实现自我救赎和自我追溯的统一。他们的创作源泉之一是对抗平庸,企图撕破熟人社会的禁锢、将自我从日常生活中解救出来。然后当一个远离小城已经出走的人,回望这个小城的时候,小城又意味着什么?那里的故事和文化又该怎样被打捞回来?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了记者孙若茜、肖楚舟、艾江涛、卡生,透过他们对几位南方作家的采访,去往南方和更南的南方。【时间轴】02:03 从讲述“东北”到讲述“南方”04:36 来自天南海北的我们,有怎样的南方记忆11:12 我们看到的魔幻,只是一种生活日常19:06 不同层级的粤语带来的视角转换22:26 南方植物的茂密,也意味着一种遮蔽26:49 把现实扭一个角度再给你看33:27 文字里的小镇印迹38:20 “巫气”是与生活相连的个人经验45:14 在打捞语言中寻找身份认同51:55 方言携带的是一种气氛与记忆【新刊速递】如果你对本话题感兴趣,可以扫码阅读/收听本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收听方式】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FM等平台关注收听。
See more
8/5/2023 • 1 hour, 4 minutes, 50 seconds 主播 | 驳静,《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 | 丘濂,《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吴丽玮,《三联生活传媒》主任记者享受美食是中国人的一件“人生大事”,而夏日则是完成这件大事的绝好时机。烟火气正在肆意弥漫,它把我们带到玉溪、尝一尝新鲜上市的野生菌,带到苏州、嗦一口地道正宗的三虾面,又带到台州、品品携着清凉晚风的海鲜。当然,享受美食永远不会只停留于美食本身,比美食更吸引人的,是一家家小餐馆背后带有温度的人物故事。餐馆老板在制作美食这件事上,有多少专注和享受?他们的小餐馆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如今的生存状态和每日上演的故事又是什么样的?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了分别前往玉溪、苏州、台州探访的记者吴丽玮、驳静和丘濂,她们在三地的小饭馆品尝了那些“季节限定”“地域限定”美食,也听到了许多美食背后的故事。不妨和她们一起,去看看那些迷人的小饭馆吧。【时间轴】01:24 为什么要写小饭馆的故事?04:08 如何选择一座适合的美食城市?12:34 摄影记者带来的新视角14:34 开在戏台上的餐厅,吃饭也是一种表演19:38 写一家餐馆,可以不写怎么烧菜吗?21:32 发现一家有故事的小饭馆,并不容易31:04 秘诀: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43:04 小饭馆里特有的人情味45:13 错过一位女主厨的遗憾48:07 “你们是抖音探店的吗,要不要收费?”50:34 小饭馆老板们的两段人生52:36 透过美食,重新认识一座城市【新刊速递】如果你对本话题感兴趣,可以扫码阅读/收听本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收听方式】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FM等平台关注收听。
See more
7/29/2023 • 55 minutes, 20 seconds 主播 | 孙若茜,《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 | 董强,昆德拉小说译者、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嘉宾 | 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主播嘉宾 | 肖楚舟,《三联生活周刊》记者7月12日,欧洲知名作家米兰·昆德拉逝世,终年94岁。昆德拉在中国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力,他的离世引起了一轮对其人生经历的探寻和对他作品的讨论。昆德拉试图以音乐的理解发展小说的理论,用情节的设计作出哲学的追问——他将小说作为一种探索存在的方法:在细节中照见未曾被发现的角落,我们得以找到新的可能性与希望。而在现今网络平台上真伪难辨的昆德拉“名言”背后,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昆德拉其人,又应该如何阅读他的文学?同时,昆德拉生于捷克,后移居法国并开始用法语写作,但在晚年又重新接受了捷克国籍。在昆德拉身上,这种不同文化间潜移默化的影响一直伴随着他,我们似乎很难把昆德拉以及他的文学作品放入一个确切的坐标当中进行归类,他自己又在如何处理这种身份认同?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到曾跟随昆德拉求学的昆德拉小说译者、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董强,作家苗炜,以及《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孙若茜和肖楚舟,一起聊聊他们亲身接触到的或是阅读到的昆德拉,以及他们如何理解昆德拉作品中的态度与思考。【时间轴】01:12 昆德拉阅读史06:18 小说原来可以这么写14:00 昆德拉的出现,对欧洲意味着什么?16:57 做昆德拉的学生,都会学什么?17:51 理解昆德拉的两个关键词:欧洲&音乐31:51 无法绕开的“刻奇”35:37 是作家还是小说家?46:45 语言对写作者的影响50:52 昆德拉为小说提供了新的可能性58:18 对于个体价值的捍卫1:03:58 “昆德拉没有弟子,只有崇拜者”1:09:28 私下里的昆德拉是什么样?【新刊速递】如果你对本话题感兴趣,可以扫码阅读/收听本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延伸内容】【收听方式】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FM等平台关注收听。
See more
7/22/2023 • 1 hour, 12 minutes, 25 seconds 主播 | 王海燕,《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吴琪,《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嘉宾 | 王珊,《三联生活周刊》主笔※本期节目为连线录制从2016年案发,到2023年二审宣判,在“吴谢宇弑母案”的不同节点中,《三联生活周刊》都进行了采访和报道。这既是一起让人震惊的刑事案件,也是一桩让人痛惜的家庭悲剧。在9万字的封面报道中,我们通过坚实的采访调查,努力呈现事件背后的复杂。为什么要用这么长的时间,持续追踪一起恶性案件,有哪些力量和疑问在驱动?而在具体的报道过程中,记者们又该如何处理海量的材料,做出更贴近事实真相的判断?在她们看来,悲剧的形成,是哪些复杂因素的结果?而作为公共媒体,在面对罪案时要保持一种怎样的视角;所呈现的报道,又该为公众提供哪些价值?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到撰写此次封面报道的《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吴琪、主笔王珊,以及在此前参与过报道的主笔王海燕,在节目中分享她们的观察与思考。【时间轴】01:45 为什么要持续关注“吴谢宇案”?08:35 材料从何而来?13:59 如何从海量材料里辨别真伪、建立叙事?31:41 很多材料不是一下就看到价值36:56 努力接近“恶”,但要对“解释清楚”保持警惕39:43 父亲的角色55:14 如果可以面对面,会问吴谢宇这些问题57:20 大学生活究竟发生了什么?1:10:57 面对极端案件,媒体的态度与价值【新刊速递】如果你对本话题感兴趣,可以扫码阅读/收听本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收听方式】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FM等平台关注收听。
See more
7/15/2023 • 1 hour, 16 minutes, 40 seconds 主播 | 黑麦,《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白广大,机核网内容主编嘉宾 | 魏倩,《三联生活周刊》记者无论你是努力解锁每一个主线剧情,还是认真摆烂做一名海拉鲁老流氓,或者只想坐在山顶看看夕阳,每个林克都可以找到进入《塞尔达传说》这款游戏的方式。对于许多玩家来说,塞尔达不仅是一个游戏,也是一处安放孤独、享受快乐的所在。从某种程度上,这更说明它作为一款游戏的纯粹。当然,这也是一个不完美的游戏。无论是剧情设置、并不友好的操作、乃至落后于时代的主机,每名玩家都会有一筐槽点。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在多年后依旧清晰地回忆起某个感动的瞬间,坐在一起畅聊塞尔达带来的乐趣。 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了从一次闪送开启海拉鲁生涯的主笔黑麦,在哈特诺村努力赚钱买房的记者魏倩,以及两作累计1000小时、努力寻找最快GAME OVER方法的机核网内容主编白广大,聊聊他们的塞尔达故事。【时间轴】03:17 “开放世界”游戏的不同逻辑08:59 塞尔达的入坑时刻16:16 为什么我们在游戏里不怕死?21:34 无口林克:双手一摊,与我无关25:43 塞尔达的同人空间27:34 弱脚本下的游戏叙事33:52 塞尔达的设定从何而来?42:15 没有check list的游戏,没有涡轮增压52:59 最好的塞尔达,是入坑的塞尔达55:42 龙、山神与“巨神之脚”1:02:37 你在海拉鲁大陆哭过吗?1:09:43 老任升级一下主机吧,求求了1:16:12 网飞打钱!塞尔达剧集可以这么拍【新刊速递】如果你对本话题感兴趣,可以扫码阅读/收听本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收听方式】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FM等平台关注收听。
See more
7/8/2023 • 1 hour, 28 minutes, 8 seconds 主播 | 吴淑斌,《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 | 彭小华,心理咨询师,《学会告别:为临终做最好的安排》作者,《最好的告别》译者嘉宾 | 魏倩,《三联生活周刊》记者※本期节目为连线录制在人生的最后旅途中,我们永远无法陪伴彼此——死亡注定是属于每个人各自的课题。但与此同时,更具象意义上的“死亡经验”却和家庭、社会紧密关联:病人家属照料亲人最后的时光,也不得不接受面对亲人的逝去,医疗救护系统更需要相应地提供服务和支持;而社会文化伦理塑造的对于死亡的观念和认知,更是这一过程中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经历了过去三年的疫情,人们对于生命的议题,会有更深的体会和思考。我们该如何重新审视和面对死亡,又怎样以“死亡”为基点,对生命抱以新的态度与理解?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到撰写本期封面的记者魏倩,心理咨询师、《学会告别》的作者彭小华,聊聊对安宁疗护和死亡教育的观察、思考与感受。【时间轴】02:21 我们如何关注到“安宁疗护”?07:22 安宁疗护就是安乐死吗?11:39 安宁疗护在海外15:54 “三级联动模式”如何解决现实难题?22:26 观念的转变:临终时如何做选择?28:19 面对需求,医院要做出哪些改变?35:12 真正尊重患者,要倾听他们的需求40:40 为什么我们会忌讳谈论死亡?46:12 医生更需要好的死亡教育55:34 给终将坠落悬崖的我们,背上一个降落伞【新刊速递】如果你对本话题感兴趣,可以扫码阅读/收听本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收听方式】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FM等平台关注收听。
See more
7/1/2023 • 1 hour, 1 minute, 9 seconds 主播 | 肖楚舟,《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嘉宾 | 苗千,《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史里芬,视频博主,全网唯一魔幻之旅vlogger无论是迪士尼乐园、环球影城,还是一些今天看来粗放到魔幻的主题公园,人们总能在这样的“临时世界”中找到乐趣。似乎跨过那道大门,就可以进入与现实生活无关的世界,只是沉浸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己的信念感。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参与写作本期封面《人造娱乐奇观》的记者苗千和肖楚舟,以及对国内诸多主题公园了如指掌的视频博主史里芬,一起来聊聊他们在主题公园里的体验,以及从中看到的世间百态。作为独自漫游迪士尼和环球影城的中年男人,会有怎样的独特体验?在已经成为废墟的乐园里,会出现哪些“穿模时刻”?而见惯了大场面的史里芬,又如何理解主题公园及其背后的产业?不妨去听听这期节目吧~【时间轴】03:45 “世界上最大的王八”因何而来?05:33 主题公园初体验08:55 主题公园三大件:摩天轮、过山车、旋转木马12:44 国产主题公园的共同目标:掀翻迪士尼20:25 主题公园的本质是造梦24:09 终极快乐不是不排队,而是请玲娜贝儿参加生日派对27:34 成为废墟的主题公园,有另一种浪漫30:28 半废弃主题公园的“穿模”体验33:34 主题公园的一站式解决方案37:56 为什么我们会沉迷于“临时世界”?42:44 国产主题公园中,最受欢迎的项目是?44:39 同一个“临时世界”的不同梦想50:54 脑洞题:如果请你设计一座主题公园,会是什么样?【新刊速递】如果你对本话题感兴趣,可以扫码阅读/收听本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收听方式】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FM等平台关注收听。
See more
6/24/2023 • 57 minutes, 15 seconds 在中文里,“长江”早已是一个远超于地理概念的意象和元素。长江不仅成就了中华文明的繁盛,今天这片土地上每个人具体的生活,也在持久地受到这条大河的影响。我们与长江的关联、对它的情结,似乎是不言自明的,其中仿佛有一种天然的感动。这条河流塑造并改变着我们几千年以来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与社会结构秩序,甚至是历史的发展与走向。与此同时,我们的生产活动、交通需求也让长江不断地变换着自己的面貌。人和自然的互动,两者之相互依存,在长江流域的开发中得以充分体现。在今天,沿着长江行走,会看到什么样的风景?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到重新回归地理写作的资深主笔邢海洋,从历史地理的视角,和我们聊聊在他的理解中如何以长江为线索,探寻自然与社会的变迁?长江又如何串联起我们的过去和现在,一路奔涌向未来而去。【本期嘉宾】主播 | 王海燕,《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邢海洋,《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时间轴】02:06 三十年前的长江之行06:39 从黄河到长江:如何书写一条大河?13:53 从“窗含西岭千秋雪”到“月涌大江流”19:40 水文条件如何改变地理地貌?24:30 长江水与长江味28:40 为什么四川的陶俑都是乐的?34:02 河流的开放如何强化大一统?47:41 从长江理解南北人口大迁移【新刊速递】如果你对本话题感兴趣,可以扫码阅读/收听本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收听方式】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FM等平台关注收听。
See more
6/17/2023 • 51 minutes, 28 seconds ※本期节目为连线录制多样化的历史写作,似乎又在成为当下的一种趋势。读者对与历史中具体的人越来越感兴趣,而历史写作者、研究者也在选择不一样的叙事方式,为公众呈现更微观、更立体的内容。关于历史书应该怎么写的讨论,一直存在于研究者和读者之中。有观点认为,历史写作本不应该有明确的界限,一本历史书可以在扎实严谨的研究基础上,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故事;但也有人会认为,面向公众的写作与学术研究中间,还是要有所区隔。依照严格的学术范式,才能更好的呈现严谨的学术成果,同时对于感兴趣的读者,叙述方式和体例也不会成为阅读的门槛。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了芝加哥大学历史系博士、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教授宋念申,以及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三联书店编辑张龙,从研究者和编辑的不同视角,一起来聊聊这些话题。【本期嘉宾】主播 | 肖楚舟,《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嘉宾 | 宋念申,芝加哥大学历史系博士,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教授,三联中读音频专栏《宋念申·东亚巨变500年》主讲人嘉宾 | 张龙,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三联书店编辑【时间轴】02:10怎么想到和历史学者聊写作?10:25历史叙事训练的中美之别20:08历史叙事如何影响历史研究?22:29“原来历史可以这么写”的时刻23:23预设的读者改变了,叙事方式也就变了27:56为什么要做到“打通文史哲,回到司马迁”?32:01受到偏好的“微观叙事”魅力何在?37:23拓展材料的必要性43:45写好历史叙事并不容易49:05去现场,如何改变固有的历史认知?50:47学术话语和公共表达,如何找平衡?【新刊速递】如果你对本话题感兴趣,可扫码阅读/收听本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延伸阅读】【收听方式】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FM等平台关注收听。
See more
6/10/2023 • 58 minutes, 1 second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怎样的阶段?实现下一轮的经济增长,需要靠哪些领域的驱动?该如何看待当前的机遇与挑战?短期内的经济变动,对于普通人的生活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北大国发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姚洋,和《三联生活周刊》主笔黄子懿一起,分享对于我国经济形势、发展前景、潜力领域等问题的思考,帮助大家对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及如何通过经济学的视角,更加理性地看待我们的生活与世界。【本期嘉宾】主播:黄子懿,《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姚洋,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北大国发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时间轴】00:02:18 中国经济的短期与长期形势00:10:22 当前的低位运行,背后有哪些影响因素?00:13:39 提振需求,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00:27:24 住和行,两大行业还有多少潜力?00:31:53 “疤痕效应”如何影响普通人的生活?00:34:53 学好经济学的知识,对生活有什么帮助?【新刊速递】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感兴趣,请扫码阅读/收听本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收听方式】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FM关注收听。
See more
6/5/2023 • 40 minutes, 55 seconds ※本期节目为连线录制尽管我们从小学就已经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有70%的表面积为海洋覆盖,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最初来源,海岛、沙滩也是许多人假期休闲的首选。但是,我们所能触及到的海洋范围,只是非常有限的一部分,面对如此浩渺的水下世界,我们依旧有太多的未知。同时,这片充满未知的海域又与我们的生活和未来息息相关。如何保护海洋,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多样性?是愈发迫切的问题。对于海洋的保护工作在基于怎样的规律开展?当前又有哪些正在施行的举措?这些信息同样值得我们关注。从《海鲜诱惑》《深海诱惑》到《海洋诱惑》,土摩托袁越为我们提供了广阔且深入的视野,去了解与海洋有关的故事。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到袁越和长期关注海洋保护的研究员陈冀俍,聊聊关于海洋生态保护的历史、现状,以及充满不确定的未来。【本期嘉宾】主播 | 高一丁,三联中读内容编辑嘉宾 | 袁越,《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嘉宾 | 陈冀俍,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国际环境法在读博士【时间轴】00:03:01 “海洋三部曲”所从何来?00:06:26 人类亲近海洋的历史,比想象中近很多00:12:40 在环球生态中,海洋在发挥怎样的作用?00:15:36 此次采访的最大收获:叠层石00:26:33 三大近海生态系统00:29:23 被视频宠坏的游客,与潜水技术00:32:39 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核心00:37:02 什么是海洋保护区?以大堡礁为例00:43:15 公海保护难在何处?00:50:38 南极海保护的经济账00:55:58 全球环境治理的两套复杂系统【图集】▲澳大利亚鲨鱼湾的叠层石(袁越/摄)【新刊速递】如果你对本话题感兴趣,可扫码阅读/收听本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收听方式】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FM关注收听。
See more
6/3/2023 • 1 hour, 5 minutes, 23 seconds “为什么这个火了?”在面对一拨又一拨陌生但被流量裹挟的名字时,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可能只是一个无心之举、一个表情,一段有些无厘头的视频,便因为“大意了,没有闪”,与流量撞个满怀。网红真的是一张彩票吗?这些“网红”身上又有哪些会红的特质?为什么说“网红是平台的消耗品”?流量分配背后的逻辑是怎样的?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了三位参与此次报道的记者,分享他们的观察与理解。只是,近距离接触身处流量中心的人们,就能找到流量密码么?似乎并不可能,即便是被流量砸中的他们,也很难说清这其中的奥秘。而如何面对流量对生活的改变,是我们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期嘉宾】主播 | 张星云,《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苗千,《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肖楚舟,《三联生活周刊》记者【时间轴】00:03:04 马保国是短视频江湖中的金毛狮王谢逊00:06:05 与马老师相处一天,都发生了甚么事?00:11:15 火了之后,如何面对媒体?00:13:47 天生的表演者与网红体质00:19:27 流量这件事就像中彩票00:24:15 “挖呀挖”会火的基本原理00:26:52 一个素人被流量砸中后,会发生什么?00:30:36 MCN公司、平台与网红的关系00:41:55 如果有机会,你愿意成为网红吗?00:44:56 网红的盈利模式00:47:20 Web2.0时代的幻境00:51:33 在网络或者现实中成名,都需要天赋【新刊速递】如果你对本话题感兴趣,请扫码阅读/收听本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收听方式】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FM关注收听。【福利】点击链接加读书小助手,领三联自制【女性主义流派知识图谱】https://t.yiwise.com/qoI8u
See more
EP80 丘濂·自然自在 | 环境史视角下的城市与自然,有什么不一样? 漫步在城市内的公园,稍加留意,我们会发现干旱的土地会被悉心灌溉,栽种的植物种类会刻意选择,分叉的树木需要定期进行修剪。尽管作为一种自然环境,这里却处处遍布着人工的痕迹。公园是人工和天然的美好结合,它是窥见城市和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一扇窗口。我们渴望接触野生自然,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城市仍然是我们主要的生活之地。但日益肮脏的空气、拥挤的环境、喧嚣的噪音,让我们逐步认识到城市演化过程中的生态悖论,只有自然环境的美好才能使得城市成为更宜居之地。那么,城市和自然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而当有了自然的视角去打量城市之后,我们对城市的理解会有何不同?在前几期节目里,我们探索了城市里的动物、植物、动物园和在城市内田园生活的可能性,而作为“自然自在”系列播客的收尾,本期我们将视野放在更“硬核”的学术层面。我们邀请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侯深老师,从环境史、城市史的角度探讨城市和自然的关系、城市公园的演变过程以及如何使我们的城市成为一个更美好的地方。【本期嘉宾】主播 | 丘濂,《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侯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专注于城市环境史研究,著有《无墙之城:美国历史上的城市与自然》【时间轴】00:01:37 什么是“环境史”?00:06:55 “城市环境史”究竟在研究什么?00:16:25 为什么美国文化里,非常强调对“荒野”的保留?00:30:08 纽约中央公园营建史00:39:22 在城市公园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内容?00:44:12 “无墙之城”,何以成为美国城市的特色?00:52:27 现代城市与传统城市的区别在哪里?00:59:37 灾难、气味、下水道……城市环境史领域,还有哪些值得探究的话题?01:10:37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可以生发出自然探索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吗?01:19:10 经过疫情的洗礼,城市居民对自然的渴望是否变得更强烈了?【节目中提到的一些名词】唐纳德·沃斯特(Donald Worster):美国环境史学家,环境史学的创始人与领军先锋,美国堪萨斯大学霍尔荣誉教授(荣休),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院士。主要著作有《自然的经济体系》《尘暴》《帝国之河》等。曾获美国历史学奖班克罗夫特奖、苏格兰文学奖、英语语言联盟传记奖,并多次获普利策奖提名。《尘暴:20世纪30年代美国南部大平原》:该书以环境史的视角,描绘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大平原地区持续发生的大尘暴。书中不但宏观性地描述了尘暴发生的气候、土壤、政治、经济等诸多原因,还细致讲述了尘暴发生时所有的细节,包括对人们生活、生产、交通以及对人精神状态的影响。贯穿全书的一个观点是,大尘暴的发生与资本主义文化有关。1979年该书正式出版,次年便获得美国历史学界最高奖——班克罗夫特奖。《自然的大都市》(Nature's Metropolis: Chicago and the Great West):该书是美国历史学家威廉·克罗农(William Cronon)的著作,最早出版于1991年。在该书中,作者提供了一个关于19世纪美国历史的环境视角,主要分析了芝加哥成为美国最具有活力的城市的生态和经济原因,从生态系统的角度阐述了大都市芝加哥与其乡村腹地之间的联系。《园与森林》(Garden and Forest)杂志:出版于1888~1897 年,是美国第一本致力于园艺、植物学、景观设计和保护、国家和城市公园发展的杂志。该杂志由哈佛大学阿诺德植物园的创始董事查尔斯·斯普拉格·萨金特(Charles Sprague Sargent)创办。总共发行了十卷,包含大约8400页,包括1000多幅插图和2000页的广告。每期的文章既有文学性,也有学术性和科学性。《山峦晦暗,山峦辉煌》(Mountain Gloomy, Mountain Glory):美国文学学者玛乔丽·霍普·尼克森(Marjorie Hope Nicolson)的著作,出版于1959年。该书追踪了17~19世纪不同作家对于“山”概念理解的变化过程:从17世纪将山看作是影响自然美的丑陋“凸起”到19世纪转而赞美山的辉煌和神圣。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 Frederick Jackson Turner):20世纪初的美国历史学家,在威斯康星大学、哈佛大学工作。著作包括《美国历史中边疆的意义》等。他主要以“边疆理论”(frontier thesis)而闻名。《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特纳“边疆理论”(frontier thesis)的集大成之作,其中提出了关于美国的边疆理念如何在19世纪90年代塑造了美国的历史和民族性格。通过反思过去,特纳指出人们对边疆的迷恋以及向美国西部的扩张运动改变了美国人对文化的看法。这一系列观点对历史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美国景观建筑师、记者、社会评论家和公共管理者。他被认为是美国的景观建筑之父。奥姆斯特德因与他的伙伴卡尔弗特·沃克斯(Calvert Vaux)共同设计了许多著名的城市公园而闻名,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纽约的中央公园。中央公园的设计树立了一个卓越的标准,影响着美国的景观建筑设计。《无墙之城:美国历史上的城市与自然》: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环境史学者侯深的著作,出版于2021年。该书梳理了城市环境史将自然与城市在历史背景下进行结合的详细过程,选取了匹兹堡、波士顿、拉斯维加斯、堪萨斯、旧金山等城市讨论美国城市演化的生态悖论,总结了“无墙之城”为核心意象的美国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困境与使命。《中国之灾:1931长江大洪水》(The Nature of Disaster in China:The 1931 Yangzi River Flood):美国社会和环境史学家克里斯·考特尼(Chris Courtney)的首部著作,于2018年出版。该书描述了1931年洪水造成的生态与经济影响如何导致了大范围的饥荒与瘟疫。这一开创性的研究为世人提供了对1931年洪水的深入分析,并理清了困扰中国最久环境问题之一的来龙去脉。《味嗅觉侦探:19世纪现代美国嗅觉史》(Smell Detectives:An Olfactory History of Nineteenth-Century Urban America):美国历史学家梅拉妮·基埃赫勒(Melanie Kiechle)的著作,于2017年出版。该书主要讲述了十九世纪美国快速城市化时期,空气变得恶臭,人们对气味的恐惧和焦虑已经渗透到各个方面。与此同时,城市居民用他们的嗅觉来理解城市和工业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卫生挑战。伊懋可(Hark Elvin):英国历史学家,汉学史专家。曾在格拉斯哥大学、牛津大学、巴黎高师和海德堡大学任教,在哈佛大学做过访问研究员。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的模式》、《另一种历史:从一个欧洲人的视角论中国》、《华人世界变化多端的故事》等。《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伊懋可的代表作,被誉为西方学者撰写中国环境史的奠基之作。书中对中国农业史、社会史等多个领域进行了研究,通过大象从华北到西南的长长退却之路,讲述了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制度与所在自然环境之间既互利共生又竞争冲突的漫长历史故事,给出了解读环境史的一种全新方式。侯文蕙:环境史教授,长期从事美国史、美国环境史教学与研究,被誉为我国“环境史的拓荒者”。曾翻译《尘暴:1930年代美国南部大平原》、《沙乡年鉴》、《封闭的循环》等经典著作,代表作品有《征服的挽歌:美国环境意识的变迁》与论文《美国环境史观的演变》。《沙乡年鉴》:美国作家奥尔多·利奥波德创作的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首次出版于1949年。该书记录了奥尔多·利奥波德在美国威斯康星州一个农场进行生态修复的经历,从哲学、伦理学、美学及文化传统的角度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应该具备的关系。该书被称为美国环境保护运动的“圣经”,是当代环境保护运动的思想基石。【收听方式】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FM关注收听。【福利】点击链接加读书小助手,领三联自制【女性主义流派知识图谱】https://t.yiwise.com/qoI8u
See more
5/17/2023 • 1 hour, 29 minutes, 9 seconds EP79 玉琮、玉鹰、玉猪龙,我们如何“玉”见文明曙光? 了解史前时代的故事,器物是更为核心的途径。因为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不断赋予的特殊意涵,“玉器时代”的文明也就显得更为迷人。为什么在先民眼中,“玉”会成为一种被推崇的材质?玉器的生产和应用,在不同文化区之间,有哪些异同?在五千余年前的时代,这些相隔很远的区域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而“玉器时代”突然结束,目前有哪些推测?除了历史本身,我们也会好奇历史现场的还原,比如在考古/遗址现场,如何想象数千年前的景貌?学者们又是如何严谨地开脑洞的?而对于记者而言,从考古报告出发的写作,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李硕的《翦商》里,为何可以读出“更高级的现场感”?在本期Talk三联中,你可以听听记者们的见闻与思考。【本期嘉宾】主播 | 薛芃,《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张星云,《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艾江涛,《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时间轴】01:44 考古中国:从仰韶到良渚04:15 什么是“玉器时代”?15:41 备受欢迎的材料,为什么是“玉”?21:17 谈年代伤感情:究竟谁影响了谁?25:41 差点被忽视的巨型“玉猪”33:34 打不上的logo与文明的消亡35:44 “上层交流网络说”与麦当劳42:36 考古现场与“大遗址保护”50:21 如何找到“更高级的现场感”?【新刊速递】如果你对本话题感兴趣,可扫码阅读/收听《三联生活周刊》本期封面故事:【收听方式】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FM关注收听。【福利】点击链接加读书小助手,领三联自制【女性主义流派知识图谱】https://t.yiwise.com/qoI8u
See more
5/13/2023 • 59 minutes, 58 seconds EP78 丘濂·自然自在 | 在城市近郊自耕自食,这样的生活现实吗?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田园生活总会使人心生向往,可真的让住惯了城市的你锄草种菜、烧火烧炕、安抚鸡羊,长久地生活上几年,你真的愿意去接受这些新技能带来的挑战吗?或许你在心里就要打上问号。不过对于蚊滋滋和长角羚这对“知识农夫”来说,他们很乐于动手动脑去解决问题,因为这是身为自然教育者一种知行合一的实践。在他们看来,他们的乡村生活和周末“农家乐”时光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广阔的乡野不再是一个提供休闲娱乐的背景,而是与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自然系统。如何应付疯长的杂草?如何防范偷鸡的豹猫?他们要学会与这些“自然邻居”的相处之道,因为大家都在同一条“船”上。他们选择这片距离城市不远的“里山”地带来居住,也意味着他们并不想做世外桃源中的隐士,而是想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更多城市里的来客。出乎意料的是,尽管这里距离北京的中心只有70公里,却有着山地、溪川、草地、农田、果园和房舍彼此镶嵌的迷人景致。这里的自然浓度极高——颜色鲜亮的北红尾鸲在房顶筑巢,红外相机还捕捉到了狗獾、野猪、狍子等各种“丛林大咖”。 本期播客就让我们走出水泥丛林,来到他们生活的世界,听一听真正与野性为邻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吧~【本期嘉宾】主播 | 丘濂,《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长角羚,曾就职环境NGO,从事濒危物种保育。现任盖娅 · 沃思花园农夫。嘉宾 | 蚊滋滋,在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从事环境教育工作。2014年与长角羚创建盖娅·沃思花园。【时间轴】02:23 为什么要起“自然名”?04:04 “里山”究竟是什么?09:52 结庐在何处?要看自然浓度15:37 农场生活的四时节律17:24 自给自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19:20 烧炕、做灶、装旱厕,里山生活的小技巧24:58 买农具里的大学问29:50 动手能力是逼出来的35:44 蚯蚓粪的脑洞再利用37:54 如何在山里与动植物“和平相处”?45:08 北红尾鸲、麻雀和岩松鼠的“爱恨情仇”48:30 老菜的妙用,丑菜的价值58:02 把生活镶嵌到自然,成为它的一部分1:01:21 如果不搬去乡野,是否也有机会实践生态友好?【收听方式】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FM关注收听。
See more
5/10/2023 • 1 hour, 7 minutes, 8 seconds 虽然我们是在用80、90、00后来界定某一代人,但其实很多问题不是某个代际的人群才要面对的,在步入社会的转折期,许多问题都在困扰着一代代年轻人,但对于类似问题的不同应对,也可以反映出时代的变化。很难说清是从何时开始,这样的困扰与犹疑被称为了“青年危机”。有人会说,之前也没有认真琢磨过这些问题,都是随大流,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但现在的年轻人似乎变得更为谨慎,不希望走任何弯路,会更在意不确定性带来的结果。那么,什么是“青年危机”,是否有一个比较严格的界定标准?这些问题是否也在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迭代?焦虑的原因是因为选择太多,还是我们以为选择很多,其实很少?而更重要的是,这些困扰我们的问题,哪些确实是需要认真考虑、努力解决的,而哪些则是被过度放大了?【本期嘉宾】主播 | 高一丁,三联中读内容编辑嘉宾 | 杨璐,《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嘉宾 | 驳静,《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 | 刘畅,《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时间轴】02:31 从“攻略人生”到“青年危机”08:45 考研、考公,曾经都不是首选18:11 上岸后如何发朋友圈也有攻略?19:42 调整期望值,取决于在和谁比25:02 “全职儿女”和他们的父母们32:11 “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意味着很大的确定34:19 人生的选择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36:08 多体验,少内耗【新刊速递】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感兴趣,可扫码阅读/收听本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延伸资料】点击下方链接收听:中场时间Vol.55 | 年轻人就业,真的被困在“孔乙己的长衫”中了?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439f8805cec834060a7b228【收听方式】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FM关注收听。
See more
5/6/2023 • 42 minutes, 21 seconds EP76 丘濂·自然自在 | 走吧,让我们去动物园串个门儿 动物园就好比城市里的一道传送门,将整个世界一分为二:高楼大厦在外,古树幽深在内;车水马龙在外,猿啼鸟鸣在内。在这里,你可以近距离观察和接触野生动物,或许从童年开始,这里就给你留下过许多美好记忆,而除了作为参观者,我们还可以选择成为动物园事业的促成者。动物园在自然教育中扮演什么角色?动物园有哪些展览设计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一座理想的城市动物园是什么样?跟随本期播客,让我们一起去动物园里串个门吧~三联中读最新上线音频专栏《透过<物种起源>看世界:地球生命探索史与进化逻辑》(点击链接http://ny.zdline.cn/mobile/pageShare/index.html?id=3851),红山动物园园长沈志军、科普作家汪诘、史钧、上海自然博物馆研究员何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华杰几位老师将从动植物的趣事开始,解读《物种起源》的灵感来源和精髓,以及达尔文不为人知的故事。对生命和博物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在三联中读 App中关注收听~【本期嘉宾】主播 | 丘濂,《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张恩权,动物园设计师、北京动物园饲养队技术员嘉宾 | 卢路,动物园文化传播者、标本师【时间轴】01:42 城市和动物园,该如何相处?06:36 北京动物园的前世今生12:32 动物园可以给小朋友一个认识自然的机会16:42 城市里的“两岸猿声啼不住”19:06 为什么动物园里的动物总是在睡觉?23:19 动物们的作息时刻表26:34 猴山、熊山、狮虎山,如何大变样?38:08 红山动物园为什么这么火?42:54 “如何展示一只牛蛙”的启示49:37 什么是优秀的动物园文创?54:32 关于动物园的美好回忆58:45 游客的建议也能为动物园带来改变【节目中提到的一些名词】畅观楼:畅观楼位于北京动物园(原农事试验场)西北部,建成于1908年初,由法国建筑师设计建设,是清后期具有独特风格的皇室长河行宫、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欧式建筑,也是北京市唯一保存完整的皇家夏日行宫。陆谟克堂:陆谟克堂始建于1934年,由中法文化教育基金会、国立北平研究院及国立北平天然博物院等共同主持用庚子赔款建造,为纪念法国著名的遗传学家拉马克(即陆谟克)而被命名为陆谟克堂,是中国最早的研究植物的科研楼,是我国现代植物科学研究的基地。南京红山动物园: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前身是1928年在玄武湖设立的动物苑,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动物园之一,集野生动物保护、动物科普教育、科学技术研究及文化娱乐休闲四大职能为一体,同时也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海尼·黑迪格尔:瑞士生物学家,因在动物行为的近似学方面的工作而闻名,被称为“动物园生物学之父”。曾任德尔豪茨里市立动物园、巴塞尔动物园和苏黎世动物园馆长。迪士尼“动物王国”:迪士尼“动物王国”是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湾湖华特迪士尼世界度假区的一个迪士尼主题公园,于1998年4月22日开放。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迪士尼主题公园,占地面积为234.7公顷,也是第一个以动物及其保护为主题的公园。乐园的标志性建筑为生命之树。北海道旭山动物园:旭山动物园位于日本北海道旭川市,紧邻旭山公园,由旭川市管理运营。旭山动物园是日本的动物园中位置最北的动物园。公园的主题为“传递生命”。苏黎世动物园:苏黎世动物园于1929年对外开放,是欧洲最好的动物园之一。造型独特的展馆内,饲养着热带雨林鸟类、猿类、爬行动物以及其它种类的动物,其生活环境仿照它们栖息地的自然环境而建造。新开放的露天展馆可以观赏到熊和长鼻浣熊,这也是苏黎世动物园的另一处引人入胜的景点。【收听方式】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FM关注收听。
See more
5/3/2023 • 1 hour, 57 seconds 没人能说清楚,为什么骑行就这么一下子火了。虽然已不复当年“自行车国度”的壮观景象,但近两年的街头,还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骑行身影。曾经很小众的爱好圈子,也开始涌进大量的新鲜面孔。人们不仅开始重拾自行车作为一种交通方式的习惯,也在探索更多的乐趣。这一波骑行热潮里,在发生怎样的故事?在路上擦肩而过的骑行者,都是因为何种机缘骑上了自己的第一辆车?城市与郊野,乃至更具挑战的远方,如何成为他们的乐土?而对于骑车上路的人们来说,更真切的动力又是什么?在本期播客中,我们邀请到参与此次报道的记者,同时也是或资深或小白的骑友,分享他们的见闻与思考。※这期节目也是“三联中读播客旅行节——跟着播客去远方”系列节目之一,这次系列节目从4月末一直持续到6月10号,将有共10档三联中读原创播客集体亮相,从吃、喝、玩、乐等方面全方位送给大家旅行攻略,比如我们本期节目就是骑行的主题。在系列节目的评论区留言,不仅有可能获得三联中读数字刊月卡福利,仔细收听节目,获取旅行节暗号,还将获得《博物馆观看之道》课程五折优惠券并赠送旅行年卡一张。【互动福利】我们将在本期留言里精选3位用户,送出“三联中读”数字刊会员月卡,免费畅听《三联生活周刊》,互动福利截止日期为5月5日,欢迎大家积极留言评论。【暗号兑换规则】在“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输入本期节目收听到的暗号,即可收到优惠购买通道,兑换有效期至6月30日。【本期嘉宾】主播 | 刘雨桐,三联中读内容编辑嘉宾 | 张星云,《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陈璐,《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 | 肖楚舟,《三联生活周刊》记者【时间轴】00:05:25 骑行友好城市之上海00:10:49 更普适的海南环岛骑行00:14:12 一个人骑or结伴而行?00:24:35 骑过动感单车,就可以上路了吗?00:31:43 公路车也可以拿来城市通勤吗?00:37:10 318骑行的梦想与现实00:44:11 在海南,不只是骑行00:48:46 骑在路上的,都是什么人?00:52:10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00:58:18 骑过的山河,会印象更深01:02:23 难得的是和你节奏一致的人【新刊速递】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感兴趣,可扫码阅读/收听本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收听方式】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FM关注收听。
See more
4/29/2023 • 1 hour, 6 minutes, 58 seconds EP74 丘濂·自然自在 | 如果你emo了,就去看树、看花、看野草 ※ 本期播客采用了连线录制的方式,背景中可能会有杂音,已努力为大家修正,还请大家多多理解~后续我们会优化连线录制的方式,给大家更好的收听体验!久居城市高楼,你是否也患上了“自然缺失症”?透过窗户,打量树梢冒出的新芽,或是观赏院子空地上摇曳的二月兰,都会为你带来与自然世界的连接。当有时间走出家门,来到公园和野外,更不妨走近一棵树,一片草,体悟自然治愈人心的力量。你可以从黄葛树爬坡上坎的过程中,看到一棵树和一座城的奋斗,可以从花开遍野的迷朦之中看到大自然周而复始的勃勃生机。异乡的树木里会听见久违的乡音,古树的纹路中也能触碰到时间的流动……本期#Talk三联#,我们一起聊聊,如何发现身边的植物,并和它们成为朋友。【本期嘉宾】主播 | 丘濂,《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杨永川,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嘉宾 | 欧阳婷,自然写作者,博物爱好者,著有自然随笔集《北方有棵树》【时间轴】02:05 自然观察者眼中的花草树木07:50 当树木与城市冲突,我们该如何抉择?10:28 扎根记忆深处的那些树15:48 爬坡上坎,黄葛树的“积极奋斗”17:50 乡土树种,记录着一座城的特质21:10 城市绿化也有网红树种?25:34 古村口、寺庙旁,古树的纹理让人触动30:39 不同宗教里的的专属植物39:23 古树中隐藏的美好寓意43:39 对待行道树和路边草,请宽容些48:06 如何感受树液的涌动51:27 没有一个小孩子会对自然不感兴趣【节目中提到的名词】榕树:常绿大乔木,气根多数;叶互生,倒卵形或椭圆形,表面深绿色;隐花果,无柄单生或对生于叶腋,成熟时呈黄褐色、红褐色或黑紫色。分布于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亚热带、热带地区。石楠树:蔷薇科、石楠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分布于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抗寒力不强,喜光也耐荫,对土壤要求不严,生于海拔1000-2500米的杂木林中。萌芽力强,耐修剪,对烟尘和有毒气体有一定的抗性。石楠具圆形树冠,叶丛浓密,嫩叶红色,花白色、密生,冬季果实红色,是常见的栽培树种。梣叶槭:落叶乔木,高达20米。树皮黄褐色或灰褐色。小枝圆柱形,无毛,当年生枝绿色,多年生枝黄褐色。本种早春开花,花蜜很丰富,是很好的蜜源植物。本种生长迅速,树冠广阔,夏季遮荫条件良好,可作行道树或庭园树,用以绿化城市或厂矿。新疆杨:杨柳科杨属植物,落叶乔木。窄冠、圆柱形或尖塔形,树皮灰白或青灰色,光滑少裂,基部浅裂。芽、幼枝密被白色绒毛。萌条和长枝叶掌状深裂,基部平截;短枝叶圆形,粗锯齿,侧齿几对称,基部平截。银白杨:杨柳科杨属。喜光,根系发达,木材轻软,可供观赏。 落叶乔木。灰白色树皮;芽、幼枝、叶下面及叶柄均密被白色绒毛;宽卵形、三角状卵形(长枝上)或卵形(短枝上)叶子,3-5掌状缺裂,裂缘有粗缺齿。沙枣树:属于落叶乔木,有抗旱,抗风沙,耐盐碱,耐贫瘠等特点,为落叶乔木。栾树:别名灯笼树、黑叶树,落叶乔木,生长于石灰石风化产生的钙基土壤中,不耐寒。产我国大部分省区,东北自辽宁起经中部至西南部的云南。世界各地有栽培。黄葛树:重庆市市树。 因黄葛树与菩提树形态相似,在中亚热带地区的寺庙中常种植黄葛树,作为菩提树的替代树种,以表达佛教的觉悟之意。香樟树:樟科常绿大乔木,以往为制造樟脑的经济树种,因天然熬樟已没落而改用化工合成樟油,目前只作景观园林或防风树种。乌桕树:大戟科、乌桕属落叶乔木,色叶树种,春秋季叶色红艳夺目,不下丹枫。凤凰树:又名影树,豆科凤凰木属。 以华丽的花朵与蕨类植物般的绿叶出色。生长在世界上许多热带亚热带地方作为装饰和遮蔽太阳的树木。羊蹄甲: 豆科,羊蹄甲属,它和洋紫荆、红花羊蹄甲均为我国南方常见栽培的观赏植物,在广州尤为普遍,常植为行道树。白千层:桃金娘科,乔木;树皮灰白色,呈薄层状剥落;嫩枝灰白色。悬铃木:悬铃木科悬铃木属。分布于东南欧、印度和美洲,中国引入栽培的有3种,供观赏用和作行道树。树形雄伟,枝叶茂密,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王”之称。罗汉松:罗汉松科罗汉松属,又名罗汉杉。常绿乔木,通常会修剪以保持低矮,叶为线状披针形,全缘,有明显中肋,螺旋互生。罗汉松原产于中国华南地区,现在世界各地热带及温带地区都有栽种。枫香树:枫香科植物,主要生长于气候温暖地带。大型落叶乔木,树干挺直,叶掌状开裂,螺旋着生,叶子在秋天变红。花小,直径1-2厘米,球状花序着生于3-7厘米长的梗上。榕小蜂:榕小蜂是膜翅目榕小蜂科昆虫的统称。它们个头都不大,通常只有两三毫米,长得不像“蜂”,更像小蚂蚁。榕小蜂有数百种之多,基本都依赖不同种类的榕树生活。榕树与榕小蜂相互依存,结成搭档。爱尔勒斯特·亨利·威尔逊:英国人,20世纪初期著名自然学家、植物学家、探险家、作家,近代著名的“植物猎人”。曾任美国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罗伯特·麦克法伦:英国作家、学者,著有“行走文学三部曲”(《心事如山》、《荒野之境》、《古道》),2013年他受邀成为布克奖史上最年轻的评委会主席,《格兰塔》(Granta)前主编称他为当代最好的行走文学作家。【收听方式】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FM关注收听。
See more
4/26/2023 • 55 minutes, 56 seconds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4.23世界读书日。每到这个时候,都会有很多关于书的话题和活动,在北京这样一座文化古城,这种体会有时候会更加明显。有人说,北京是一座充满“书气”的城市,在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对于北京的描写,讲述北京的故事,许多作家也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生活、创作的痕迹,当然还有非常多的书店,有很多的爱书人,科技的力量也在为这座城市的人文环境提供更多可能。联想依托“普慧算力”,以创新科技赋能位于中轴线的新华书店·为宝书局,为百年文化新地标带来智慧升级。在世界读书日,打造了一场充满AI和AR体验的,将人文与科技充分融合的限时线下活动“北京的书气”。(活动时间:4.23~4.30)那么这一期节目,我们就想好好聊聊,文字里的北京是什么样的?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身处北京内外的不同人们,如何通过文字认识和理解这座城市?当然,还有那些和书店有关的记忆,以及正在北京书店里发生着的,新的创造。【本期嘉宾】主播:孙若茜,《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苗炜,人称“苗师傅”,作家,前《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原《新知》杂志主编嘉宾:赵健,读书博主,《一站到底》常驻嘉宾,《奇妙的汉字》全国总冠军【时间轴】02:15 南京人的北京初体验03:50 一本书如何改变对北京的观感?07:27 “书里的北京”遇上“现实的北京”11:53 书里的北京,有平民烟火气15:40 书里的北京,记录下已经消失的田园气18:08 文字如何唤醒沉睡的城市记忆?22:12 柿子树、茶馆、大白菜……书里北京的市井气29:01 如何书写北京的气质?39:31 更科幻、更当代的北京故事是怎样的?44:42 关于北京的书店记忆48:17 联想普慧算力赋能百年书局53:04 老书店的新变化:“北京的书气” 限时活动【收听方式】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FM关注收听。
See more
4/23/2023 • 54 minutes, 9 seconds 在很多人的高中记忆里,总会有一所“像衡水一样的学校”,但究竟什么是“衡水模式”,确实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除了惯常印象中的跑操、高压管理,以及很高的名校录取率之外,从衡水中学开始的教育模式,其更核心的运行逻辑是什么?它的影响力,又是如何扩展到教育之外?“衡水模式”从家喻户晓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围绕它的讨论从未停歇,质疑和认同,也总是针锋相对地存在。但衡中和复制“衡水模式”的学校,也在发生着改变。本期节目,我们想从记者的视角,分享他们的观察,以及这些学校内外的故事。【本期嘉宾】主播 | 高一丁,三联中读内容编辑嘉宾 | 黄子懿,《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李晓洁,《三联生活周刊》记者【时间轴】02:24 为什么要在当下关注“衡水模式”?05:32 家乡的那座“衡中”是怎样的?09:15 被解构的跑操口号11:08 大一课堂里,为什么要有《五年高考三年模拟》?19:52 “衡水模式”的两重含义23:55 “衡水模式”崛起的地域背景29:55 教室里的监控在做什么?37:36 从“高考移民”到“中考移民”45:32 “天下第一操”的背后53:51 严格标准化要求下的老师们1:05:34 衡中三年对于学生的影响1:12:28 遇到一位好老师,是非常幸运的事1:18:59 正在发生的改变【新刊速递】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感兴趣,可扫码阅读/收听本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收听方式】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FM关注收听。
See more
4/22/2023 • 1 hour, 28 minutes, 11 seconds EP71 丘濂·自然自在 | 刺猬、松鼠、雨燕,在城市里你们偶遇过吗? *本集播客是《三联生活周刊》主笔丘濂的系列播客“自然自在”的第一集,她会邀请自然教育的从业者、生态与环境专家以及自然文学作者,一起来聊聊如何发现与探索身边的大自然。【本集内容提要】当你忙碌于生活的琐事时,望眼窗外,或许曾发现在房檐小憩的“野外来客”;亦或忙里偷闲的周末,于公园某处,邂逅不期而遇的“城市精灵”。不止于远方的田野,即使是在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也能拥有和自然生命交感共鸣的美好体验。 张瑜老师拍摄到的“鸭子过马路”在城市里发现野生动物,是一种怎样的经历?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遇见更多城市小精灵?城市规划中需要怎样的动物友好型设计?而精心准备的投喂,是否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如果你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又或者对此跃跃欲试,欢迎收听本期播客,我们一起走进春光,发现身边的那些“神奇动物”~【本期嘉宾】主播 | 丘濂,《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王瑞卿,《中国鸟类观察》编辑,《北京地区常见野鸟图鉴》副主编嘉宾 | 张瑜,《博物》杂志插图主管,自然类科技绘图师,生态摄影师,北师大生态学硕士【时间轴】03:42 哪一种动物带你入坑?11:35 一次与树鹨的阳台邂逅12:48 观察野生动物,为什么北京有优势?15:55 护送鸭子过马路17:40 观鸟入门级打卡地,为什么是天坛?23:46 颐和园里看松鼠27:48 珠颈斑鸠的“随地大小蛋”35:31 刺猬的一场求偶,要经历多少步骤?41:58 按捺不住的好奇心!当小朋友遇上野生动物44:07 城市在变化,野生动物在适应48:36 城市鸟撞背后的思考52:45 “本杰士堆”能解决问题吗?55:36 大麻鳽:我的芦苇之家哪去了?58:41 在城市里与自然交流,很舒适【名词解释:节目中提到的一些动物名词】翠鸟:北京可以见到的是普通翠鸟,也被人亲切地称为“小翠”。它们头上蓝绿色,有很多浅色斑点,背部辉翠蓝色,腹部栗棕色,嘴长腿短。雄鸟的嘴黑色,雌鸟上嘴黑色,下嘴红色,像涂了口红一样。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因而通称翠鸟。 海南山鹧鸪:它是一种小型的雉科鸟类,属于山鹧鸪属,喉部有一块红斑,非常鲜艳。它们仅生活在海南岛的山林中,行踪隐秘,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树鹨:鹨是一种小型鸣禽,身材瘦长,尾巴也很长,很多种类有抖动尾巴的习惯。树鹨眼睛后部有一个白点,背部橄榄绿色,因此它的英文名直译过来就是“橄榄色后背的鹨”。树鹨虽然叫树鹨,但是多在地上觅食,受惊后则立刻飞到附近树上,边飞边发出“chi-chi-chi”的叫声,声音尖细。 花鼠:别名桦鼠子、五道眉、花狸棒、花栗鼠,属于松鼠科花鼠属,因体背有数条明暗相间的平行纵纹而得名。它们常在地面活动,体型中等,尾毛长而蓬松。是很多动画片里松鼠的原型。 岩松鼠:别称扫毛子、石老鼠,属啮齿目松鼠科,是中国特有物种。岩松鼠通常住在岩缝中,体型中等,全身由头至尾为黑黄色,但是有一个非常醒目的白眼圈,让人不会认错。乌鸫:一种鸫科的鸟类。除了黄色的眼圏和明显的黄嘴外,全身都是黑色的,喜欢在草地上寻找蚯蚓吃。乌鸫春季的鸣唱非常动听,而且会模仿很多其他鸟类的鸣叫,在欧洲有“百舌鸟”之称。但是它们脾气不太好,如果人们在它们孵卵育雏的时候打扰它们,常常会受到它们的“甩屎攻击”。红翅凤头鹃:一种瘦长的鹃类。头上有一树立起来的黑色冠羽,像戴了高帽子,所以台湾地区管它们叫“冠郭公”(台湾地区管鹃叫做郭公)。它们原本分布于南方,近些年逐渐扩散至北京。鸣叫起来是一串“滴滴滴”的声音,像是在发电报。珠颈斑鸠:中国最常见的一种斑鸠,在北京几乎每个小区都能见到。它们体态像鸽子,通体褐色,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颈部两侧黑色,密布白色点斑,像许许多多的“珍珠”散落在颈部,因而得名“珠颈”斑鸠。丘鹬:一种体型肥胖,住在较湿润树林里的涉禽。它们腿短,嘴长且直,在草丛中寻找蚯蚓等为食。隐蔽色非常好,很难被发现。如果人们过于靠近,它们会迅速飞走,起飞时振翅嗖嗖作响。豆娘:属于昆虫纲,蜻蜓目,束翅亚目,统称蟌(cōng)。体形娇小,类似小型的蜻蜓。但它们身体细长且软弱,休息时翅束于背上方。油葫芦:蟋蟀类昆虫,由于其全身油光锃亮,就象刚从油瓶中捞出似的,又因其鸣声好像油从葫芦里倾注出来的声音,还因为它的成虫爱吃各种油脂植物,如花生、大豆、芝麻等,所以得”油葫芦”之名。蝎勒虎子:北方方言,即壁虎。燕巴虎:北方方言,指蝙蝠的一种。蝙蝠也有地方叫“雁么虎”。蝲蝲蛄:蝼蛄的俗称。背部一般呈茶褐色,腹部一般呈灰黄色,通常生活在土壤中,以植物根等为食。黑头鳾(shī):小型鸣禽,身材短圆,以树皮下的昆虫蜘蛛和松子等植物种子为食。䴓是唯一一类可以头朝下在树上攀爬的鸟类,也是一类在秋季有储存食物习惯的鸟类。在世界上,黑头䴓最初的发现地点就是在北京昌平一带的山区,发现人就是发现了大熊猫、川金丝猴、麋鹿等著名物种的大卫神甫。本杰士堆:即人造灌木丛。名字的由来,是缘于从事动物园园林管理的赫尔曼·本杰士和海因里希·本杰士兄弟基于野地生存观念和自然演替规律的一项发明。这项发明通过生态化的自然进程为园区内分布的野生动物重建了生存空间。【收听方式】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FM关注收听。
See more
4/19/2023 • 1 hour, 6 minutes, 19 seconds 现在的孩子真的不会玩了吗?或许并不绝对。但和二三十年前的孩子相比,今天提供给小朋友们玩耍的自由,变得有限了。而对于那些已经快步入中年的朋友们来说,已经有充分能力为自己的童年卖单,把曾经心心念念的游戏机搬回家,却没了痛痛快快玩上一个下午的劲头。本期节目,我们想聊聊在没有被iPad占据的童年里,在互联网、社交媒体和补习班没有那么强存在感的童年里,大家都在怎么玩,又有哪些不曾消磨的回忆。本期节目的四位记者都是8090后,在他们的讲述中,或许也有你的记忆。我们曾经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浪费,在这样肆意流淌的时光里,建立起对于世界的认知和想象。【本期嘉宾】主播 | 黑麦,《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孙若茜,《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 | 卡生,《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 | 陈璐,《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时间轴】01:35 现在小孩玩什么玩具?06:52 孩子小时候不喜欢按规则去玩09:35 曾经最爱的游戏项目:剪床单11:08 堆沙子、挖胶泥和吸铁石15:10 飘满萤火虫的夏夜17:13 过家家:树上的三室一厅18:42 集体游戏:摸电报&踢锅23:50 自然的玩具:指甲花、蛇果、桑叶、柳絮与“拔根”28:51 曾经的玩伴:蜘蛛、蚂蚱、蝈蝈与蚕32:27 流传至今的奥特曼打怪兽35:31 喊也不回家的玩伴,与想象中的朋友40:28 小时候的玩具店没几样东西,却那么纯粹43:55 石子和树枝,也是心头宝物47:02 因为玩而挨过的打53:15 “玩”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新刊速递】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感兴趣,可扫码阅读/收听本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收听方式】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关注收听。
See more
4/15/2023 • 58 minutes, 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