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出国留学、哈佛、澳洲、昆士兰大学、面签、生活自理、独立、打工、看病、寄宿家庭、孤独、幸福心理学、从众心理听说出国留学是一件拉风的事情。听说你也心动想要潇洒走一回?可是又担心会不会浪费大好青春?到底你适不适合加入留学党?要是有老司机指点一下就好了……要是有海龟老师分享一下就好了……慢着,我们还真的找到了这个人!本期节目的嘉宾李想老师(Aluna)是留学党杰出代表。在加入新东方之前,曾经在美国、澳大利亚留学。想知道留学生活的辛酸与困惑,没有人比她更有发言权了!大家赶紧把板凳摆好,我们来听听Aluna老师的精彩分享吧。Aluna老师分享部分要点李想这个名字好像很厉害的样子!我最初的名字叫伊宁(“安静又漂亮的美女”),结果当年同名的小朋友很多,妈妈叫宁宁回家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回家了!我妈就说改个名字,想不到叫什么就叫“李想”好了。上小学的时候唱少先队歌,唱到“为了理想勇敢前进”大家就会看着我。(笑)当时是怎么走上出国留学这条不归路的?小学刚毕业,因为妈妈工作的原因(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去美国留学了一年多,在那边的公立中学读七年级,后面回来广州读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在美国的时候接触了很多跟幸福心理学相关的课程,例如哈佛知名教授的幸福心理学课程,那段时间经常去旁听。当时听了很多课,觉得这个是最有兴趣的。到了高中阶段,发现在国内这个领域并不是很正规,也不是很发达,所以决定出国读书,高二时就直接考试去了澳洲,读昆士兰大学的心理学专业。妈妈的学术背景很强,但她对我的影响更多是生活模式和教学态度上的。但是她从小对我的学业是放手的,会让我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她觉得你认为对的路,你就自己去走。对于我个人来说,本科这段留学经历其实是挺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因为我从初中开始就有做心理学方面工作的想法——就是对学科本身的兴趣——然后这个学科本身在国内又不是那么健全,所以我还是希望能够去国外学习最前沿的知识,回来推动国内的发展。澳洲留学的经历对你有重大影响吗?这个肯定有。留学生在国外如果受不住控制,可能都比较浪,所以人群的划分可能会比较明显,跟国内会有点不一样。你可能需要选择自己的交友圈,没事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晚上寂寞的话就看一下书。因为那边下午六点所有商场就关门了,超市也关门了,唯一吃饭的地方、电影院、小酒吧和夜店会开到比较晚。很多事情需要提前预约、提前计划。比如说,每星期购物一次,衣服也是每星期洗一次。出门吃饭如果是比较正式的,比如纪念日或者朋友约见都会跟餐馆订位。但这样效率很低,所以为了办好事情需要提前做出很多准备。很多人说中国看病难,其实我觉得外国看病更难,尤其是小病。例如感冒,打电话说“我要预约看医生,我感冒发烧了”,医生说“我们的预约到下星期二了,你要来吗?”然后想了想,下星期我可能已经好了。有个朋友发烧去看急诊,半夜一点多到医院——可是国外的急诊不是按到达的先后次序,而是看严重程度——当时排队从半夜一点一直排到早上六点多才看到医生,非常难受。绝大部分的留学生在国内、在家里的时候——因为我这一代独生子女比较多——独立性都会弱一些。但是我的家庭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粗暴,我大概从六岁开始就会做饭了,自己的事情也都是自己完成的,在基本生存能力方面其实还好。但是我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在澳洲打工算是有趣的人生经历,我去试了一下,但过程中有很多挫折。从小到大在成绩上我一般都不算太差,就会觉得怎么盘子都端不好、碗都洗不好。刚开始一直被骂,觉得很委屈,但是还是坚持下来了。可能大家没有办法想象,一个人端十一个盘子、十一个碗、十一个杯子,还拿着桌布和十一双筷子,一次性把一餐桌铺完,这就是大酒店标配的要求,而且速度要很快。厨房是个很忙的地方,如果速度太慢的话一定会被骂。在美国的经历影响是不是小一些?性格方面,七年级去美国的时候可能的冲击会更大一些。毕竟是第一次出国,虽然妈妈在身边,但还是会有很多困难。我最开始的时候英文没有那么好。去美国之前我跟我妈妈分开面试,当时面试官对我“How are you?”, 我没有听懂,然后我就说“Sorry.”,然后他说“你好吗?”,我还以为他在讲英文。当时就觉得,怎么这么简单的东西都听不懂;到美国大概三个月就好了,基本上能够跟当地人正常交流。但是最开始的时候,因为是住在一个外国家里,第一次感受到寄人篱下的感觉,什么东西都要要按规定走,而且很多要求跟自己家里不一样。房东可能疑心比较重一些,会不断探测你的生活,让我觉得不舒服。我本来是比较暴躁或者冲动的人,小时候比较容易生气,但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基本没有什么脾气了,往后也很少生气了。现在觉得每个人的生活就是都有它本来的样子,按心理学上说,这段经历对于强健我们的心理边界可能是一件好事,但那段时间过得会比较痛苦,就是用一年的时间熬出来。你会推荐同学们积极尝试出国留学吗?我始终建议大家尽可能多看一下这个世界,多看一下各种各样不同的人。如果始终在自己的圈子和生活环境里,可能看不到和接触不到更大的世界,认知就会有局限性——你认知的程度和水平决定了未来发展的心理状态,就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轨迹。也需要有很多前期准备,因为我也看到了很多过于天真的想法,或者盲目觉得国外什么都好、出国了生活会比现在更好。我会把这种想法归类为天真,因为无论在什么地方一定都有好和不好的方面,要是抱有什么都好的心情可能受到的负面冲击会更大。有时大家会为了交朋友,强迫自己做朋友圈里大家都做的事情,可能违背了你自己本身的意愿,但是你不会说出来。我觉得这不是一件好事。有一本书叫《乌合之众》,讲从众心理——就是大家会喜欢跟随别人做一些事情,尽管这件事情可能是错的,也会听从别人的命令。相反,如果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盲目跟随,留学生活会更舒服。
7/22/2017 • 25 minutes, 3 seconds
出国留学的正确姿势 TTT#005
关键词:出国留学、哈佛、澳洲、昆士兰大学、面签、生活自理、独立、打工、看病、寄宿家庭、孤独、幸福心理学、从众心理听说出国留学是一件拉风的事情。听说你也心动想要潇洒走一回?可是又担心会不会浪费大好青春?到底你适不适合加入留学党?要是有老司机指点一下就好了……要是有海龟老师分享一下就好了……慢着,我们还真的找到了这个人!本期节目的嘉宾李想老师(Aluna)是留学党杰出代表。在加入新东方之前,曾经在美国、澳大利亚留学。想知道留学生活的辛酸与困惑,没有人比她更有发言权了!大家赶紧把板凳摆好,我们来听听Aluna老师的精彩分享吧。Aluna老师分享部分要点李想这个名字好像很厉害的样子!我最初的名字叫伊宁(“安静又漂亮的美女”),结果当年同名的小朋友很多,妈妈叫宁宁回家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回家了!我妈就说改个名字,想不到叫什么就叫“李想”好了。上小学的时候唱少先队歌,唱到“为了理想勇敢前进”大家就会看着我。(笑)当时是怎么走上出国留学这条不归路的?小学刚毕业,因为妈妈工作的原因(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去美国留学了一年多,在那边的公立中学读七年级,后面回来广州读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在美国的时候接触了很多跟幸福心理学相关的课程,例如哈佛知名教授的幸福心理学课程,那段时间经常去旁听。当时听了很多课,觉得这个是最有兴趣的。到了高中阶段,发现在国内这个领域并不是很正规,也不是很发达,所以决定出国读书,高二时就直接考试去了澳洲,读昆士兰大学的心理学专业。妈妈的学术背景很强,但她对我的影响更多是生活模式和教学态度上的。但是她从小对我的学业是放手的,会让我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她觉得你认为对的路,你就自己去走。对于我个人来说,本科这段留学经历其实是挺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因为我从初中开始就有做心理学方面工作的想法——就是对学科本身的兴趣——然后这个学科本身在国内又不是那么健全,所以我还是希望能够去国外学习最前沿的知识,回来推动国内的发展。澳洲留学的经历对你有重大影响吗?这个肯定有。留学生在国外如果受不住控制,可能都比较浪,所以人群的划分可能会比较明显,跟国内会有点不一样。你可能需要选择自己的交友圈,没事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晚上寂寞的话就看一下书。因为那边下午六点所有商场就关门了,超市也关门了,唯一吃饭的地方、电影院、小酒吧和夜店会开到比较晚。很多事情需要提前预约、提前计划。比如说,每星期购物一次,衣服也是每星期洗一次。出门吃饭如果是比较正式的,比如纪念日或者朋友约见都会跟餐馆订位。但这样效率很低,所以为了办好事情需要提前做出很多准备。很多人说中国看病难,其实我觉得外国看病更难,尤其是小病。例如感冒,打电话说“我要预约看医生,我感冒发烧了”,医生说“我们的预约到下星期二了,你要来吗?”然后想了想,下星期我可能已经好了。有个朋友发烧去看急诊,半夜一点多到医院——可是国外的急诊不是按到达的先后次序,而是看严重程度——当时排队从半夜一点一直排到早上六点多才看到医生,非常难受。绝大部分的留学生在国内、在家里的时候——因为我这一代独生子女比较多——独立性都会弱一些。但是我的家庭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粗暴,我大概从六岁开始就会做饭了,自己的事情也都是自己完成的,在基本生存能力方面其实还好。但是我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在澳洲打工算是有趣的人生经历,我去试了一下,但过程中有很多挫折。从小到大在成绩上我一般都不算太差,就会觉得怎么盘子都端不好、碗都洗不好。刚开始一直被骂,觉得很委屈,但是还是坚持下来了。可能大家没有办法想象,一个人端十一个盘子、十一个碗、十一个杯子,还拿着桌布和十一双筷子,一次性把一餐桌铺完,这就是大酒店标配的要求,而且速度要很快。厨房是个很忙的地方,如果速度太慢的话一定会被骂。在美国的经历影响是不是小一些?性格方面,七年级去美国的时候可能的冲击会更大一些。毕竟是第一次出国,虽然妈妈在身边,但还是会有很多困难。我最开始的时候英文没有那么好。去美国之前我跟我妈妈分开面试,当时面试官对我“How are you?”, 我没有听懂,然后我就说“Sorry.”,然后他说“你好吗?”,我还以为他在讲英文。当时就觉得,怎么这么简单的东西都听不懂;到美国大概三个月就好了,基本上能够跟当地人正常交流。但是最开始的时候,因为是住在一个外国家里,第一次感受到寄人篱下的感觉,什么东西都要要按规定走,而且很多要求跟自己家里不一样。房东可能疑心比较重一些,会不断探测你的生活,让我觉得不舒服。我本来是比较暴躁或者冲动的人,小时候比较容易生气,但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基本没有什么脾气了,往后也很少生气了。现在觉得每个人的生活就是都有它本来的样子,按心理学上说,这段经历对于强健我们的心理边界可能是一件好事,但那段时间过得会比较痛苦,就是用一年的时间熬出来。你会推荐同学们积极尝试出国留学吗?我始终建议大家尽可能多看一下这个世界,多看一下各种各样不同的人。如果始终在自己的圈子和生活环境里,可能看不到和接触不到更大的世界,认知就会有局限性——你认知的程度和水平决定了未来发展的心理状态,就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轨迹。也需要有很多前期准备,因为我也看到了很多过于天真的想法,或者盲目觉得国外什么都好、出国了生活会比现在更好。我会把这种想法归类为天真,因为无论在什么地方一定都有好和不好的方面,要是抱有什么都好的心情可能受到的负面冲击会更大。有时大家会为了交朋友,强迫自己做朋友圈里大家都做的事情,可能违背了你自己本身的意愿,但是你不会说出来。我觉得这不是一件好事。有一本书叫《乌合之众》,讲从众心理——就是大家会喜欢跟随别人做一些事情,尽管这件事情可能是错的,也会听从别人的命令。相反,如果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盲目跟随,留学生活会更舒服。
7/22/2017 • 25 minutes, 3 seconds
漫谈任务型教学法(下) TTT#004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激活图式、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课程计划、预判问题和解决方法、课堂监控、学习成效评估、反馈、教学闭环、peer feedback、听力教学、《英语在用》、语境、Focus on Form、Focus on Meaning、Focus on Forms 本期节目中,咱们继续听王盈盈老师聊任务型教学法,精彩内容包括理论基础、教学中的实际操作和资源推荐。盈盈老师分享部分要点交际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多说话吗?相信有这种误解的老师应该还不在少数,后来我才真正理解到什么叫做交际,并不是说去说话的意思,而是说你应该把语言当做一个工具,也就是说所有的task应该有一个交际目的。比如说一个写作的task,用今天学到的这个语法点来造句,就没有任何的交际目的;但是如果把它变成用今天学到的三个单词来写句话,赋予一个功能——给同班同学写一条短信,创建了语境。因为任何有意义的交际活动,都是发生在一定的语境里面的,并不是说一定是要有对话发生,也不是说一定是两个人同时在一个地方。如果你给学生布置一个写作的任务,应该尽量有一个想象的读者。例如雅思写作里面的图表,可以想象它就是要做一个报告,用这个图表显示说消费在持续增长。就是这个看起来那么无聊的一个任务,可以想象是向政府争取资金,那么可能写这个的时候要突出哪些资源的消耗占多数,所以应该加大资助。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任务变得更加具有交际性,在写的时候不是为了完成考试任务而写,因为如果这样的话首先学生会没有这个动力去写,第二写出来很可能也会有问题。然后听力、阅读要怎么设计,涉及真实生活中我们怎么去听、怎么去读——不需要让学生去明白每一个词,不需要也不让他们读每一句话,因为我们在生活中读东西并不是这样的。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第二要有语境,第三个要把我们实际生活中使用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果我们设定的任务是在生活中不存在的内容,那么这样的练习真的有多大的意义呢?这是值得大家去反思的问题。在心理学范畴,Steven Pinker写过一本书叫做《The Blank Slate》。中国人好像有种想法,会说学生是白纸一张,我想怎么教就怎么教。但其实没有任何人是白纸一张,都是有一定认知基础的;如果真的是白纸一张,什么都教不了。每个人虽然知识储备可能有些欠缺,但是他/她的图示可能还是会有一些积累的,所以你要把它激发出来,然后他才可以建构起知识体系的新内容——语言的习得应该是学习者为主体的,老师要做的事情就是去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学习新的东西。这个想法对于没有ELT背景的老师来说,可能是一个大开眼界的想法。老师们在实操中哪些地方容易出现问题?其实最典型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形成教学闭环(task circle),变成了一条线。很多老师可能会机械地去照搬流程,没有想到内在的逻辑联系。觉得我的任务完成了,然后就可以对答案了,忘了非常重要的一步——对任务过程进行监控(monitor)。当然有的老师知道要去看看学生在干什么,但是监控时也没有具体目的,走来走去这个看看那个看看,好像大家都在做,那任务也完成了,然后回到自己的位置。其实你要有一个预判,要知道去看什么,对于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预判,然后在监控时会有意关注这些点,还要及时记录下来其他的问题。如果班不是特别大,就能很方便地看到学生的完成情况,然后要做出一个判断——到底是要去做一个类似的任务把问题再强化一下,还是可以直接跳到下面的环节。不管成不成功,都应该要有一个反馈(feedback)环节,包括对内容和对语言的反馈。我们看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时,不要一开始就说“你这个地方有语法错误”,可以先在内容上说“你这篇文章的这个idea很有意思”。不是所有的问题要一次性给出来,也不是所有问题非得由老师来指出。有时你看到绝大多数同学都做得很顺利、很正确,那么那几道题你就不用给反馈,可以略过了。当然如果你觉得他们虽然做对了但你怀疑可能没有真正的理解,仍然可以去以设置一些问题来检查理解。很多老师也会觉得反馈一定是老师去讲解,这也是误区。老师把什么活都干了——把答案讲一下,然后把为什么这样做也全部讲一遍,然后学生记下来——其实这个过程中失去了很多非常好的教学的机会。不管是正确还是错误答案,其实都可以继续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对、为什么错。我们鼓励学生进行peer review,但有的老师会说让学生互相去批改是浪费时间,万一他们两个都不太对,会不会改错了?研究表明,非母语者和非母语者之间的互动对他们的语言习得有非常积极的帮助,效用跟他们和母语者交流相比是类似的。虽说是两个非母语者,但是因为在商讨(negotiate),就形成了典型的交际任务,语言能力同样得到提升。作为老师,不能够固步自封。我们应该去大胆去尝试新的方式,并不是说一定非黑即白, 可能是通过一些精心的设计和微调,一个本来不妥的任务是可以变得非常成功。不能因为看起来不适合自己的情况就完全拒绝它,因为这样做可能就损失了帮助学生的机会。 给老师们推荐一本适合用于活动的书吧!今天我们聊的话题主要讲了什么是好的任务,强烈推荐大家去看非常经典的《英语在用》系列,包括《语法在用》、《词汇在用》,尤其是《语法在用》特别好。很多老师在讲一些语法点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去设计活动,可能会局限于在填空练习,完全关注结构本身。而《英语在用》系列很强调交际语境。给大家举个例子,在讲一些时态的时候,不会单纯讲这个是表示过去某个时间点之前,而是会给出情景,比如你去参加一个party,到达的时候朋友已经走了,这个时候你会怎么描述这个情况,然后你来填这句话该怎么说。还有一些细微的设置比较有意思。比如说中级那本书使用漫画来呈现不同时态间的区别,比较直观。然后对于老师来说,还配备知识点讲解页供参考,在课前可以去参考。你只要找到你想介绍的语法点,在书里找相应的的题目来练就行。中级那本其实有很多跟雅思口语的话题非常接近,比如说城市乡村、旅游、健康等话题。练习题目也是配备交际场景的,比如在工作话题的那一章里,有角色扮演的游戏——一人是应聘者,然后你可以读到对自己的工作能力的评价,另外一个人是人力资源部门代表,手里面有需要的那个岗位信息。你就可以把这些卡片发音之后剪下来,给学生一人一张卡片,就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了。我们很多老师不太会讲语法或者词汇,或者可能更关注于词根词缀,或者很多的结构,所有的精力都在在语言的形式(form)上,完全没有注意语言的意义(meaning)和使用。大家翻开《英语在用》这样的书,就会发现原来语法练习可以这样设计,一定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7/5/2017 • 29 minutes, 18 seconds
漫谈任务型教学法(下) TTT#004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激活图式、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课程计划、预判问题和解决方法、课堂监控、学习成效评估、反馈、教学闭环、peer feedback、听力教学、《英语在用》、语境、Focus on Form、Focus on Meaning、Focus on Forms 本期节目中,咱们继续听王盈盈老师聊任务型教学法,精彩内容包括理论基础、教学中的实际操作和资源推荐。盈盈老师分享部分要点交际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多说话吗?相信有这种误解的老师应该还不在少数,后来我才真正理解到什么叫做交际,并不是说去说话的意思,而是说你应该把语言当做一个工具,也就是说所有的task应该有一个交际目的。比如说一个写作的task,用今天学到的这个语法点来造句,就没有任何的交际目的;但是如果把它变成用今天学到的三个单词来写句话,赋予一个功能——给同班同学写一条短信,创建了语境。因为任何有意义的交际活动,都是发生在一定的语境里面的,并不是说一定是要有对话发生,也不是说一定是两个人同时在一个地方。如果你给学生布置一个写作的任务,应该尽量有一个想象的读者。例如雅思写作里面的图表,可以想象它就是要做一个报告,用这个图表显示说消费在持续增长。就是这个看起来那么无聊的一个任务,可以想象是向政府争取资金,那么可能写这个的时候要突出哪些资源的消耗占多数,所以应该加大资助。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任务变得更加具有交际性,在写的时候不是为了完成考试任务而写,因为如果这样的话首先学生会没有这个动力去写,第二写出来很可能也会有问题。然后听力、阅读要怎么设计,涉及真实生活中我们怎么去听、怎么去读——不需要让学生去明白每一个词,不需要也不让他们读每一句话,因为我们在生活中读东西并不是这样的。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第二要有语境,第三个要把我们实际生活中使用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果我们设定的任务是在生活中不存在的内容,那么这样的练习真的有多大的意义呢?这是值得大家去反思的问题。在心理学范畴,Steven Pinker写过一本书叫做《The Blank Slate》。中国人好像有种想法,会说学生是白纸一张,我想怎么教就怎么教。但其实没有任何人是白纸一张,都是有一定认知基础的;如果真的是白纸一张,什么都教不了。每个人虽然知识储备可能有些欠缺,但是他/她的图示可能还是会有一些积累的,所以你要把它激发出来,然后他才可以建构起知识体系的新内容——语言的习得应该是学习者为主体的,老师要做的事情就是去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学习新的东西。这个想法对于没有ELT背景的老师来说,可能是一个大开眼界的想法。老师们在实操中哪些地方容易出现问题?其实最典型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形成教学闭环(task circle),变成了一条线。很多老师可能会机械地去照搬流程,没有想到内在的逻辑联系。觉得我的任务完成了,然后就可以对答案了,忘了非常重要的一步——对任务过程进行监控(monitor)。当然有的老师知道要去看看学生在干什么,但是监控时也没有具体目的,走来走去这个看看那个看看,好像大家都在做,那任务也完成了,然后回到自己的位置。其实你要有一个预判,要知道去看什么,对于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预判,然后在监控时会有意关注这些点,还要及时记录下来其他的问题。如果班不是特别大,就能很方便地看到学生的完成情况,然后要做出一个判断——到底是要去做一个类似的任务把问题再强化一下,还是可以直接跳到下面的环节。不管成不成功,都应该要有一个反馈(feedback)环节,包括对内容和对语言的反馈。我们看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时,不要一开始就说“你这个地方有语法错误”,可以先在内容上说“你这篇文章的这个idea很有意思”。不是所有的问题要一次性给出来,也不是所有问题非得由老师来指出。有时你看到绝大多数同学都做得很顺利、很正确,那么那几道题你就不用给反馈,可以略过了。当然如果你觉得他们虽然做对了但你怀疑可能没有真正的理解,仍然可以去以设置一些问题来检查理解。很多老师也会觉得反馈一定是老师去讲解,这也是误区。老师把什么活都干了——把答案讲一下,然后把为什么这样做也全部讲一遍,然后学生记下来——其实这个过程中失去了很多非常好的教学的机会。不管是正确还是错误答案,其实都可以继续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对、为什么错。我们鼓励学生进行peer review,但有的老师会说让学生互相去批改是浪费时间,万一他们两个都不太对,会不会改错了?研究表明,非母语者和非母语者之间的互动对他们的语言习得有非常积极的帮助,效用跟他们和母语者交流相比是类似的。虽说是两个非母语者,但是因为在商讨(negotiate),就形成了典型的交际任务,语言能力同样得到提升。作为老师,不能够固步自封。我们应该去大胆去尝试新的方式,并不是说一定非黑即白, 可能是通过一些精心的设计和微调,一个本来不妥的任务是可以变得非常成功。不能因为看起来不适合自己的情况就完全拒绝它,因为这样做可能就损失了帮助学生的机会。 给老师们推荐一本适合用于活动的书吧!今天我们聊的话题主要讲了什么是好的任务,强烈推荐大家去看非常经典的《英语在用》系列,包括《语法在用》、《词汇在用》,尤其是《语法在用》特别好。很多老师在讲一些语法点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去设计活动,可能会局限于在填空练习,完全关注结构本身。而《英语在用》系列很强调交际语境。给大家举个例子,在讲一些时态的时候,不会单纯讲这个是表示过去某个时间点之前,而是会给出情景,比如你去参加一个party,到达的时候朋友已经走了,这个时候你会怎么描述这个情况,然后你来填这句话该怎么说。还有一些细微的设置比较有意思。比如说中级那本书使用漫画来呈现不同时态间的区别,比较直观。然后对于老师来说,还配备知识点讲解页供参考,在课前可以去参考。你只要找到你想介绍的语法点,在书里找相应的的题目来练就行。中级那本其实有很多跟雅思口语的话题非常接近,比如说城市乡村、旅游、健康等话题。练习题目也是配备交际场景的,比如在工作话题的那一章里,有角色扮演的游戏——一人是应聘者,然后你可以读到对自己的工作能力的评价,另外一个人是人力资源部门代表,手里面有需要的那个岗位信息。你就可以把这些卡片发音之后剪下来,给学生一人一张卡片,就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了。我们很多老师不太会讲语法或者词汇,或者可能更关注于词根词缀,或者很多的结构,所有的精力都在在语言的形式(form)上,完全没有注意语言的意义(meaning)和使用。大家翻开《英语在用》这样的书,就会发现原来语法练习可以这样设计,一定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7/5/2017 • 29 minutes, 18 seconds
漫谈任务型教学法(上) TTT#003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任务的定义、语言习得的性质、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强化(reinforcement)、结构主义、交际功能、语言输出、以学生为中心、讲授式课堂(lecture)、应试技巧、i+1、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input)、脚手架 本期节目邀请到的重量级嘉宾是具有丰富的教师培训、课程研发经验的王盈盈老师。而本期节目的话题,是培训过程中很多老师都不够了解的任务型教学法,当中的困惑和难点,我们将细细道来。盈盈老师分享部分要点(新)老师会遇到什么困惑和困难?很多老师刚来的时候,可能会偏重所谓应试技巧。其实大家考过雅思,应该知道没有所谓技巧——如果能力不到位,光学技巧没有多大帮助。当然,如果学生的语言到了一定的程度,能在老师的帮助下熟悉考试、了解出题方式,这是有助于发挥的。这些关于考试的要点属于知识的范畴,可以通过比较方便的lecture形式去传递。但我们知道语言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光知道一些单词或者语法结构,应该没有办法达到沟通的效果。我们经常会把英语课就分成两种,一种是language lessons,一种是skills lessons。词汇语法那种就比较偏知识的感觉,但是听说读写是技能,这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开设Complete IELTS这类课程——它是一个长线的课程, 学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听说读写的技能。既然我们承认语言是一种技能,就必须认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因为这样才真正能够提升技能。2015版TKT glossary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定义如下。Learner-centred adjectiveWhen learners take part actively in a lesson. When learners are at the centre of the activities and have the chance to work together, make choices and think for themselves in a lesson. Pair and group activities make lessons more learner-centred. See teacher-centred.http://www.cambridgeenglish.org/images/22184-tkt-glossary-document.pdf任务型教学法当中的任务是什么?课堂里学生需要去做的活动,比如填空练习或者口语小组活动,这些都叫做tasks。当然,根据任务型教学法上狭义的定义,不是任何的活动都可以叫做task,它一定是真实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具有真实交际语境和功能。比如一个写作任务,可能是给美国笔友写邮件或者发Facebook messages;而且要真的做任务,一定让学生写完了以后给美国笔友发过去。Task-based learning (TBL) nounAn approach to teaching in which the teacher asks learnersto do a task which has an achievable result. The task the teacher gives is the type of task people might do in real life and which involves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 learners. For example, learners might be given the task of planning the opening of a new restaurant in their town. The have to decide where the restaurant should be, what kind of food it will serve, how big it will be, how expensive etc. While doing the task, learners use language to prepare a report on their decisions. When they have completed the task and their report, the teacher may ask them to think about the language they used while doing the task, but the main focus for learners is on the task itself.http://www.cambridgeenglish.org/images/22184-tkt-glossary-document.pdf像这种严格意义上的任务型教学法,意味着学生在完成这个任务的时候不仅要运用到语言能力,还会用到生活中的交际能力。在讨论如何完成任务的时候,同学们之间要达成某种一致,除了语言能力以外,还要有说服别人的能力——在生活中完成任务时,单纯的语言能从来不足够。从这个理念上来讲,对于很多老师有启发意义,让我们思考语言教学是不是通过练考试技巧、刷语法、背单词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当然,上课的时候并不是给出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做就完事。比如一个阅读任务,基本难度可能符合学生水平,但是学生仍然会有不认识的单词,导致没法独立完成任务。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搭建脚手架(scaffolding),帮助和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任务,例如读前教授文章中困难的词汇(pre-teach blocking vocabulary)、预测文章内容(prediction)等。了解语言习得和教学的理论有什么用?理论可能听起来比较学术,但在教学时确实有需要问一下自己,学生为什么学不好——是不是背单词、加强语法就可以了?我们好像下意识地给了学生这样的指令,到底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例如死记硬背,其实就是基于行为主义的典型学习方式。老师的语言观和学习观基本上就决定在教学上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所以搞清楚根源是很重要的。例如Steven Krashen提出语言习得的流程图,个人是很喜欢的。在一线教学的老师圈里,很多东西可能在理论上很难去证实,但是在实践中你会觉得非常有指导意义。最著名的comprehensible input——要形成语言习得的话,输入需要是可以理解的,在学生已有的程度上稍微高一点点。像这样的概念在学术上面很难去验证,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个概念对于很多老师来说,是很容易去理解和套用的。如果说一个学生目前只有B1水平,然后你要给他硬生生用真题内容去上课,就导致课程内容无法去理解,无法得到语言提升的结果。P.S. 感谢Ian chaos老师的精美配乐,还有大风车必胜老师、Yingying老师的友情声演,于是我们才有了充满魔性的节目版头! :-P
6/5/2017 • 22 minutes, 31 seconds
漫谈任务型教学法(上) TTT#003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任务的定义、语言习得的性质、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强化(reinforcement)、结构主义、交际功能、语言输出、以学生为中心、讲授式课堂(lecture)、应试技巧、i+1、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input)、脚手架 本期节目邀请到的重量级嘉宾是具有丰富的教师培训、课程研发经验的王盈盈老师。而本期节目的话题,是培训过程中很多老师都不够了解的任务型教学法,当中的困惑和难点,我们将细细道来。盈盈老师分享部分要点(新)老师会遇到什么困惑和困难?很多老师刚来的时候,可能会偏重所谓应试技巧。其实大家考过雅思,应该知道没有所谓技巧——如果能力不到位,光学技巧没有多大帮助。当然,如果学生的语言到了一定的程度,能在老师的帮助下熟悉考试、了解出题方式,这是有助于发挥的。这些关于考试的要点属于知识的范畴,可以通过比较方便的lecture形式去传递。但我们知道语言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光知道一些单词或者语法结构,应该没有办法达到沟通的效果。我们经常会把英语课就分成两种,一种是language lessons,一种是skills lessons。词汇语法那种就比较偏知识的感觉,但是听说读写是技能,这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开设Complete IELTS这类课程——它是一个长线的课程, 学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听说读写的技能。既然我们承认语言是一种技能,就必须认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因为这样才真正能够提升技能。2015版TKT glossary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定义如下。Learner-centred adjectiveWhen learners take part actively in a lesson. When learners are at the centre of the activities and have the chance to work together, make choices and think for themselves in a lesson. Pair and group activities make lessons more learner-centred. See teacher-centred.http://www.cambridgeenglish.org/images/22184-tkt-glossary-document.pdf任务型教学法当中的任务是什么?课堂里学生需要去做的活动,比如填空练习或者口语小组活动,这些都叫做tasks。当然,根据任务型教学法上狭义的定义,不是任何的活动都可以叫做task,它一定是真实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具有真实交际语境和功能。比如一个写作任务,可能是给美国笔友写邮件或者发Facebook messages;而且要真的做任务,一定让学生写完了以后给美国笔友发过去。Task-based learning (TBL) nounAn approach to teaching in which the teacher asks learnersto do a task which has an achievable result. The task the teacher gives is the type of task people might do in real life and which involves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 learners. For example, learners might be given the task of planning the opening of a new restaurant in their town. The have to decide where the restaurant should be, what kind of food it will serve, how big it will be, how expensive etc. While doing the task, learners use language to prepare a report on their decisions. When they have completed the task and their report, the teacher may ask them to think about the language they used while doing the task, but the main focus for learners is on the task itself.http://www.cambridgeenglish.org/images/22184-tkt-glossary-document.pdf像这种严格意义上的任务型教学法,意味着学生在完成这个任务的时候不仅要运用到语言能力,还会用到生活中的交际能力。在讨论如何完成任务的时候,同学们之间要达成某种一致,除了语言能力以外,还要有说服别人的能力——在生活中完成任务时,单纯的语言能从来不足够。从这个理念上来讲,对于很多老师有启发意义,让我们思考语言教学是不是通过练考试技巧、刷语法、背单词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当然,上课的时候并不是给出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做就完事。比如一个阅读任务,基本难度可能符合学生水平,但是学生仍然会有不认识的单词,导致没法独立完成任务。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搭建脚手架(scaffolding),帮助和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任务,例如读前教授文章中困难的词汇(pre-teach blocking vocabulary)、预测文章内容(prediction)等。了解语言习得和教学的理论有什么用?理论可能听起来比较学术,但在教学时确实有需要问一下自己,学生为什么学不好——是不是背单词、加强语法就可以了?我们好像下意识地给了学生这样的指令,到底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例如死记硬背,其实就是基于行为主义的典型学习方式。老师的语言观和学习观基本上就决定在教学上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所以搞清楚根源是很重要的。例如Steven Krashen提出语言习得的流程图,个人是很喜欢的。在一线教学的老师圈里,很多东西可能在理论上很难去证实,但是在实践中你会觉得非常有指导意义。最著名的comprehensible input——要形成语言习得的话,输入需要是可以理解的,在学生已有的程度上稍微高一点点。像这样的概念在学术上面很难去验证,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个概念对于很多老师来说,是很容易去理解和套用的。如果说一个学生目前只有B1水平,然后你要给他硬生生用真题内容去上课,就导致课程内容无法去理解,无法得到语言提升的结果。P.S. 感谢Ian chaos老师的精美配乐,还有大风车必胜老师、Yingying老师的友情声演,于是我们才有了充满魔性的节目版头! :-P
6/5/2017 • 22 minutes, 31 seconds
这样上课学生才真的学会写作 TTT#002
关键词:写作课程、六人班、一对一、课堂互动、作业互评(peer correction/review)、正面反馈、学习自主性、以学生为中心、time on task、交际教学法、dogme、评分标准、题型要求、Complete IELTS、Learning Teaching、课程设计在上期节目中,Jacky老师跟我们分享了写作能力提升方法和高分秘诀,逻辑清晰、直击痛点,一众老师同学纷纷被圈粉。不过说到这里,还是得来一句反鸡汤:别人做得再好都只是别人的事情,自己听懂道理光点头是毫无意义的。没有将需要提升练习的功夫落实到位,你的分数也不会有任何变化哟。本期节目中,我们继续给新老师们支招,向Jacky老师请教写作课程的设计思路,让大家备课不再茫然。由于本期节目涉及的教学法概念较多,老师们可以趁机复习TKT glossary,将收听节目过程中产生的灵感记录下来,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例如,在谈到经典的参考书籍时,Jacky老师推荐了Jim Scrinenver的Learning Teaching,确实是外语教学界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文字浅显、注重实操,特别适合老师们仔细研读。就连像Jacky老师这样经验丰富的成熟老师,每次出差的时候都还带着这本书,不时查阅。看到书里的褶皱,实在让人汗颜。那你还有什么不看书的理由呢?除了经典书籍,还需要尝试将理论应用与课堂实践中。Jacky老师在介绍一对一课程设计思路时,提及交际教学法的一个变种——dogme(但他当时想不起这个魔性的名字,哈哈),就是学以致用的最佳实例。不熟悉dogme的读者,不妨参考以下解析。Dogme language teaching is considered to be both a methodology and a movement. Dogme is a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that encourages teaching without published textbooks and focuses instead on conversational communication among learners and teacher. It has its roots in an article by the language education author, Scott Thornbury. The Dogme approach is also referred to as "Dogme ELT", which reflects its origins in the ELT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sector. Although Dogme language teaching gained its name from an analogy with the Dogme 95 film movement (initiated by Lars von Trier), the connection is not considered close.https://en.m.wikipedia.org/wiki/Dogme_language_teaching不过,说到这次聊天过程中笔者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其实是Jacky老师提及关于课堂任务的设置方法。根据笔者粗浅的理解,老师们在写lesson plan的时候记得要问自己:【目的性】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做到什么事情?【相关性】我设计的活动能不能帮助学生掌握做事情需要的语言和方法?【有效性】学生在上课过程在做什么事情?相信根据以上问题进行反思和修改,多给学生练习和发挥的机会,老师们可能会发现学生在循循善诱(scaffolding)下,竟然可以完成艰巨的写作任务了!后记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本期节目被打上了TTT的名号。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三个平平无奇的字母,其实是teacher talking time的缩写。熟悉TKT的老师会发现,这是一个自黑的称呼……因为在交际教学法中,一般的原则是尽量减少TTT,让学生多开口(maximise STT)。所以咱们这个与老师们聊天的节目,也力求做到少而精,隔几个月心情好的时候更新一次就好,嘿嘿。不过只要有价值,我们就继续聊。也欢迎老师们留言,分享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说不定会成为后续探讨的有趣话题!下期节目,将继续邀请重量级嘉宾,剖析任务型教学法的各种迷思。敬请期待!
6/5/2017 • 19 minutes, 13 seconds
这样上课学生才真的学会写作 TTT#002
关键词:写作课程、六人班、一对一、课堂互动、作业互评(peer correction/review)、正面反馈、学习自主性、以学生为中心、time on task、交际教学法、dogme、评分标准、题型要求、Complete IELTS、Learning Teaching、课程设计在上期节目中,Jacky老师跟我们分享了写作能力提升方法和高分秘诀,逻辑清晰、直击痛点,一众老师同学纷纷被圈粉。不过说到这里,还是得来一句反鸡汤:别人做得再好都只是别人的事情,自己听懂道理光点头是毫无意义的。没有将需要提升练习的功夫落实到位,你的分数也不会有任何变化哟。本期节目中,我们继续给新老师们支招,向Jacky老师请教写作课程的设计思路,让大家备课不再茫然。由于本期节目涉及的教学法概念较多,老师们可以趁机复习TKT glossary,将收听节目过程中产生的灵感记录下来,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例如,在谈到经典的参考书籍时,Jacky老师推荐了Jim Scrinenver的Learning Teaching,确实是外语教学界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文字浅显、注重实操,特别适合老师们仔细研读。就连像Jacky老师这样经验丰富的成熟老师,每次出差的时候都还带着这本书,不时查阅。看到书里的褶皱,实在让人汗颜。那你还有什么不看书的理由呢?除了经典书籍,还需要尝试将理论应用与课堂实践中。Jacky老师在介绍一对一课程设计思路时,提及交际教学法的一个变种——dogme(但他当时想不起这个魔性的名字,哈哈),就是学以致用的最佳实例。不熟悉dogme的读者,不妨参考以下解析。Dogme language teaching is considered to be both a methodology and a movement. Dogme is a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that encourages teaching without published textbooks and focuses instead on conversational communication among learners and teacher. It has its roots in an article by the language education author, Scott Thornbury. The Dogme approach is also referred to as "Dogme ELT", which reflects its origins in the ELT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sector. Although Dogme language teaching gained its name from an analogy with the Dogme 95 film movement (initiated by Lars von Trier), the connection is not considered close.https://en.m.wikipedia.org/wiki/Dogme_language_teaching不过,说到这次聊天过程中笔者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其实是Jacky老师提及关于课堂任务的设置方法。根据笔者粗浅的理解,老师们在写lesson plan的时候记得要问自己:【目的性】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做到什么事情?【相关性】我设计的活动能不能帮助学生掌握做事情需要的语言和方法?【有效性】学生在上课过程在做什么事情?相信根据以上问题进行反思和修改,多给学生练习和发挥的机会,老师们可能会发现学生在循循善诱(scaffolding)下,竟然可以完成艰巨的写作任务了!后记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本期节目被打上了TTT的名号。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三个平平无奇的字母,其实是teacher talking time的缩写。熟悉TKT的老师会发现,这是一个自黑的称呼……因为在交际教学法中,一般的原则是尽量减少TTT,让学生多开口(maximise STT)。所以咱们这个与老师们聊天的节目,也力求做到少而精,隔几个月心情好的时候更新一次就好,嘿嘿。不过只要有价值,我们就继续聊。也欢迎老师们留言,分享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说不定会成为后续探讨的有趣话题!下期节目,将继续邀请重量级嘉宾,剖析任务型教学法的各种迷思。敬请期待!
6/5/2017 • 19 minutes, 13 seconds
雅思写作8.5是如何炼成的?TTT#001
“出分了吗?”“呃,写作才5.5。”“噢···肯定是单词不够,或者语法太差!”······写作可能是很多烤鸭心中永远的痛。有的同学认为,提高写作主要靠积累各种冷门单词、背诵各色模版套句。殊不知雅思官方的评分标准不只两个部分,提分还得全面提高。恰逢笔者近期到北京出差,遇到屠鸭达人陈一锋老师。由于一锋老师姓陈,英文名叫Jacky,常被误认为某香港巨星(成龙大哥)。当然,Jacky老师是经验丰富的写作老师,教学内功了得,更是曾经在实战中取得写作8.5分的大神!笔者特地向他求教,给各位分享写作方面的独到见解。Jacky老师当时考试遇到的题目长这样。2013年11月16日雅思写作机经In the world, only a few languages are increasing in use, while many others are declining. Do you think this is a positive or negative development?http://ielts.koolearn.com/20150713/796270.html咦,要是你遇到这个题目会怎么写呢?说不定,是“啊啊啊啊···头脑一片空白····”的节奏···面对这个题目,Jacky老师却轻松写出了8.5分作文,他是怎么做到的?中国考生有哪些常见弱项,又可以如何提高?点开音频,仔细聆听Jacky老师的分享吧。打开思路确实不容易。在挑战来临的时候,平常的储备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从读的书中积累事例,或者地道表达——这些都是提升写作能力路上必要的积累。没有在前期对语言和思路作大量准备,怎么可能在考试的压力下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例如,Jacky老师灵机一动,从剑四的阅读文章中借用了地道的表达。#读写不分家#C4T2P1: Lost for Words'Moreover, the loss of diversity may also deprive us of different ways of looking at the world,' says Pagel.Cambridge ESOL. (2005). Cambridge IELTS 4 Self Study Pack: Examination papers from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ESOL Examination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所以机智的烤鸭你,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吗?赶紧行动起来吧!下期节目中,Jacky老师会继续与我们分享精彩内容,重点剖析写作老师的心路历程和修炼经历,敬请期待!
6/5/2017 • 16 minutes, 7 seconds
雅思写作8.5是如何炼成的?TTT#001
“出分了吗?”“呃,写作才5.5。”“噢···肯定是单词不够,或者语法太差!”······写作可能是很多烤鸭心中永远的痛。有的同学认为,提高写作主要靠积累各种冷门单词、背诵各色模版套句。殊不知雅思官方的评分标准不只两个部分,提分还得全面提高。恰逢笔者近期到北京出差,遇到屠鸭达人陈一锋老师。由于一锋老师姓陈,英文名叫Jacky,常被误认为某香港巨星(成龙大哥)。当然,Jacky老师是经验丰富的写作老师,教学内功了得,更是曾经在实战中取得写作8.5分的大神!笔者特地向他求教,给各位分享写作方面的独到见解。Jacky老师当时考试遇到的题目长这样。2013年11月16日雅思写作机经In the world, only a few languages are increasing in use, while many others are declining. Do you think this is a positive or negative development?http://ielts.koolearn.com/20150713/796270.html咦,要是你遇到这个题目会怎么写呢?说不定,是“啊啊啊啊···头脑一片空白····”的节奏···面对这个题目,Jacky老师却轻松写出了8.5分作文,他是怎么做到的?中国考生有哪些常见弱项,又可以如何提高?点开音频,仔细聆听Jacky老师的分享吧。打开思路确实不容易。在挑战来临的时候,平常的储备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从读的书中积累事例,或者地道表达——这些都是提升写作能力路上必要的积累。没有在前期对语言和思路作大量准备,怎么可能在考试的压力下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例如,Jacky老师灵机一动,从剑四的阅读文章中借用了地道的表达。#读写不分家#C4T2P1: Lost for Words'Moreover, the loss of diversity may also deprive us of different ways of looking at the world,' says Pagel.Cambridge ESOL. (2005). Cambridge IELTS 4 Self Study Pack: Examination papers from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ESOL Examination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所以机智的烤鸭你,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吗?赶紧行动起来吧!下期节目中,Jacky老师会继续与我们分享精彩内容,重点剖析写作老师的心路历程和修炼经历,敬请期待!